JBC:发现促进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化的miRNAs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与视觉功能的维持息息相关,而RPE的去分化会导致几种增生性眼部疾病。 为了鉴定与RPE分化有关的microRNAs (miRNAs),近日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已分化的初级人类胚胎RPE(hfRPE)细胞与去分化的hfRPE细胞的miRNA表达图谱。
CHMP建议批准拜耳Eylea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
2013年7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拜耳(Bayer)7月26日宣布,眼科药物VEGF Trap-Eye(aflibercept,阿柏西普注射液)获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的积极意见。
PNAS: 新型视网膜假体可让使用者识别面部信息追寻移动图形
最新发表在PNAS上的文章"Retinal prosthetic strategy with the capacity to restore normal vision " 报道了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科学家们在长时间储存视觉信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现有的用于盲人导航的假体只能识别光点和光形成的边界。这种新型仪器能够提供常规视觉信息的代码,这种代码很准确,甚至能够让使用者识别面部信息还能够追寻移动图形。
J Neurosci:特殊的基因调节子对成年人的视力及视网膜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2013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布法罗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清晰的图片,其可以揭示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发育过程,这对于揭示人类视网膜疾病的起源及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思路。
Nature:视网膜中的神经元(封面)
本期封面所示为在一块小鼠视网膜中重建的950个神经元中的7个以及它们的相互接触点(青色球,代表579,724个接触点中的112个),同时还有它们的接触矩阵(见168页)。本期Nature上的三篇论文用视网膜作为一个模型来从单个突触接触点的层面到远程树状相互作用的层面比对神经回路。Helmstaedter等人利用电子显微镜来比对由近1000个神经元组成的一个哺乳动物视网膜回路。
Cell:生长因子HB-EGF在斑马鱼视网膜修复中起关键作用
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健康系统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斑马鱼在遭受损伤后能够再生受损视网膜的机制,这一研究结果提示着有朝一日也能够人类身上发挥同样作用的新策略,从而潜在性地允许医生利用这些策略延缓或逆转诸如视网膜黄斑变性和青光眼之类的疾病。
Biochem J:新方法防止糖尿病眼疾视网膜受损
近日,密歇根大学凯洛格眼科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可以中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造成损害的事件链。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出现一种新的能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该化合物主要作用于两种机制:炎症和削弱保护视网膜的血液屏障。这一化合物通过针对关键蛋白质阻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管渗漏有关的两个重要途径。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为工作年龄段美国人失明的首要原因。
J Clin Invest:炎症因子或可增加衰老视网膜变性可能
7月16日,J Clin Invest.杂志在线报道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和缺乏神经保护性因子可能是与衰老有关的视网膜变性的重要诱因。 由多个基因影响的细胞过程的异常和整个生命进程中各种细胞损伤的积累,决定着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的进展,但其复杂的病因知之甚少。 有丝分裂后神经元,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邻的上皮细胞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别容易受到细胞衰老的影响,这可促进与衰老有关的视网膜变性(ARD)。
Cell Neuron:维持视网膜的关键蛋白
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加州Sal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在活体内展示了一种特殊蛋白维持健康视网膜的重要作用,这项研究也为免疫、生殖、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治疗带来了启示。 研究人员在Cell旗下Neuron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动物实验中展示了蛋白S维持健康视网膜的作用,指出该蛋白参与了光感受器(眼部的光敏神经元)的修剪。
Neuron: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
Neuron杂志于8月9日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运用在体研究方法,首次发现了视网膜突触功能在发育时期具有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能力。该工作主要由博士生魏宏平等在杜久林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