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研究发现支持觅食行为的一种大脑活动形式
4月6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Neural Mechanisms of Foraging”,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支持觅食行为的一种大脑活动形式。 觅食中的动物必须决定是在遇到食物时就选择该食物选项,还是继续寻找以期更好的食物会出现。这与在所有选项同时存在时从中进行挑选不同,而这却是在大多数有关人类决策的研究中要求受试者去做的。
父辈行为的神经控制
性体验使雄性小鼠跟幼崽打交道的行为方式发生剧变——“处男”雄鼠攻击幼崽,而做了父亲的成熟雄鼠则会表现出父爱。现在Catherine Dulac 及同事发现,信息素感应能力受损的“处男”雄鼠不攻击幼崽。
聚居生活影响蚂蚁的觅食行为
一项研究发现,生活在一个聚居环境中的蚂蚁觅食方式比单个蚂蚁觅食方式的随机性要小,并且使用它们过去的觅食经验去优化它们当前的觅食行为,从而造福蚁群。当个体昆虫从事觅食行为的时候,它们在搜寻食物时候的运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混沌的,因此无法预测。
PNAS:光遗传学工具揭示出蝇的社会行为
一项研究说,一种准确控制自由运动的果蝇的行为和神经活动的自动化技术可以让科研人员系统地测绘果蝇脑的社会记忆回路。社会互动对于实现诸如吸引配偶等重要的需求具有关键作用。但是人们对于根据社会互动学习形成记忆的能力背后的神经回路几乎没有了解。
上海生科院揭示长寿不一定延缓动物行为退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蔡时青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不同长寿模型差异性调控老年线虫五羟色胺/多巴胺水平及行为退化》的研究论文。
PII:研究发现催产素促进求助行为
俗话说,“两人分担,困难减半”,但不少人张不开嘴,宁愿独自面对。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催产素能够增强困难时期对他人的信任感,有助于向他人寻求支持和帮助,共同解决困难。 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人类行为研究中心的马克·埃伦博根和克里斯托弗·卡多佐进行一项双盲实验,让100名学生使用催产素或安慰剂鼻用喷雾,然后让他们遭遇社会排斥。
:神经递质转换及其行为结果
在发育过程中,突触活动已被证明能够重新指定神经递质表达,但在成熟的大脑,神经递质的身份被认为是固定的。Dulcis等人完成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感官刺激能够在成年小鼠大脑中接入神经递质表达,这将会影响行为。
PLoS ONE:人的饮食行为受共餐伙伴影响
与他人共餐时,你很有可能会模仿对方的行为并实时采取,而非以你自己的节奏吃东西,根据2月2日发表于PLoS ONE上的一项研究。 这种行为被发现在互动的起始阶段而非结束阶段更加显著。由荷兰Radboud大学的Roel Hermans领导的一项研究为先前确立的一个现象提供了见解,即人们所吃食物的总量与共餐伴侣的食物摄入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