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发生的新进展

癌症的发生通常与细胞非正常增殖有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以往的研究表明,EGFR突变或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通常情况下,单独的EGFR处于抑制状态,配体结合EGFR,使之形成激活的二聚体,才能完成细胞信号的转导。而致癌突变可以使EGFR处于一种长期的激活状态,不受配体的调节。

2012-11-18

Gli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调控少突胶质祖细胞周期

外在因素包括生长因子对少突胶质祖细胞(OPCs)的影响决定了该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以及末期产生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多项研究已经阐明了G1/S在OPCs中是人合伙被调控的,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何S期和G2/M过渡期在这些细胞中是如何被调控的。 近日,一项研究报告阐明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与FGF-2共同促进S期进展,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能单独影响G2/M期的进展。

2012-11-18

Nat Med:表皮生长因子或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再生

2013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者表示,表皮生长因子可以在个体暴露于辐射后加速造血干细胞的恢复。这项研究或为治疗癌症以及某些饱受辐射的个体提供治疗希望。 研究者John Chute表示,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刺激造血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血液组分的形成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2013-02-05

Stroke: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增加或降低个体大脑的认知功能

2013年5月4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trok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讲,随着其心脏疾病风险因子的增加,其大脑功能会下降。

2013-05-04

Cell Rep: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生长

2012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的生长,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的发生,据瑞典林雪平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项新的研究证实。现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报告论证了昼夜节律的中断会立即抑制斑马鱼胚胎体内血管的生长。

2012-08-29

JAMA: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或致男性外周动脉疾病风险增加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国际杂志JAMA的一项针对45000名男性的研究揭示了,超过20年接触和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II型糖尿病相关的风险因子的男性,其或者更容易引发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

2012-11-18

Cell Reports:杜克大学发现一强有力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在造血干细胞和它们居住的“巢穴”之间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蛋白质可能是一个长期促使造血干细胞生长的因子。 该蛋白质被称为多人多效生长因子,该因子由骨髓血管中的细胞产生。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小鼠动物模型中开展研究,发现该蛋白有助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定位于骨髓,之后生成成熟的红细胞和白血细胞。

2012-11-18

Cancer Metast Rev:生长因子对肿瘤转移的作用

恶性肿瘤转移是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焦点。肿瘤转移过程中,瘤细胞首先脱离原发瘤,侵犯并穿过宿主基质进入循环,存活并到达远处毛细血管床,在那里粘附并穿出血管,进入器官实质,增殖成继发肿瘤。 早在1889年,Paget即提出,器官微环境(“土壤”)可影响特定肿瘤细胞(“种子”)的种植、侵袭、存活、生长。

2012-11-18

JCS:FOXO3a转录因子并非肿瘤生长抑制因子

近日,佛罗里达州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现今普遍认为的一种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分子实际上有助于致命甲状腺肿瘤的生长,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Science杂志上。 研究发现,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FOXO3a转录因子不抑制促癌基因,而是致命肿瘤的生长刺激因子。

2012-11-18

Nat.Comm:胰岛素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作用新进展

人体存在两种脂肪,白色脂肪堆积在皮下,存储多余热量;棕色脂肪负责分解白色脂肪,避免引起肥胖。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在脂肪细胞的分化、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度的调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研究机体内胰岛素和IGF-1相关途径是如何协同作用的,研究人员制作了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模型。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