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独立于胆固醇的遗传因子SVEP1,或是人类心脑血管代谢疾病的源头

  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且逐渐年轻化,成为了威胁人类寿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已批准的治疗手段如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浓度并使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20%到30%,显着缓解这些疾病的发展,但其仍存在着较高的残留风险,急需找到更为有效的替代或补充治疗策略,遏制疾

2021-04-08

AJCN:大量摄入加工肉类或会增加个体患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

2021年4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常膳食指南中建议人们要限制饮食中红肉的摄入量,因为其是中链和长链不饱和脂肪酸(SFAs)的主要来源,据推测其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分析未加工红肉的摄入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关联的证据并不一致。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

2021-04-03

血管预防重大里程碑!“鱼油”Vazkepa获欧盟批准,亿腾医药将在中国注册批准!

Vazkepa/Vascepa是第一个辅助他汀类降低高危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药物!

2021-03-31

吴以岭院士: 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居高不下,解决微血管病变是防治关键

  第十七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钟南山、陈凯先、杨胜利、张运、吴以岭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国内权威中西医专家通过线上线下齐聚大会,就中医络病理论在多领域疾病防治中的最新进展和科研成果展开深入学术交流。院士论坛环节,吴以岭院士作题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学术报告,介绍了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

2021-03-22

EHJ:空气污染下如何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让机体获得最大健康效益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21年4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血管疾病(CVD,Cardiovascular disease)是世界上引起人们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指出,2006-2016年间全球每年大约由1700万人死亡都归咎于心血管疾病,这一数字超过了任何其它疾病死亡的人数,因此,考虑到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重要性,研究人员应该充分考虑到影响人群心血管疾

2021-04-03

意大利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成功诱导活体中的血管再生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生物医学技术研究所(ITB)、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研究所(IBBC)和杰迈里医院等的科研人员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在生物活体中成功诱导血管再生,而且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该成果近期发表在《Biofabrication》上。该研究融合了两项在科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技术:细胞外囊泡和3D生物打印技术。细胞外囊泡在生物

2021-03-26

Science子刊:心血管药物替格瑞洛和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有望治疗葡萄球菌败血症

2021年3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尽管在抗生素和医院重症监护方面不断改进,但是葡萄球菌败血症(staph sepsis)---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血液感染---仍然会导致20%至30%的患者感染出现严重疾病或死亡。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投入更多的抗生素,而是希望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些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

2021-03-29

新研究揭示,有些基因可以增加肥胖风险,但也可以预防心血管和代谢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似乎开始成为了万病之源。多项研究发现,肥胖会导致人体内的葡萄糖和血脂水平异常,血压更高,最终诱发2型糖尿病(T2D),高血压、冠心病(CAD)等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然而,也有研究发现,约15–45%肥胖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均处于健康水平。这似乎不是幸存者偏差所导致的,但这些肥胖人群可以保持健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目前还

2021-03-23

研究揭示内源性二氧化硫调控血管重构的新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金红芳教授团队与国家蛋白质中心(北京,凤凰中心)杨靖研究员团队合作在氧化还原领域权威期刊Redox Biology(影响因子=9.986)在线发表题为“Endogenous" SO2-dependent Smad3 redox modification controls vascular remodeling”的

2021-03-23

研究探讨“抗炎-促血管” 联合治疗策略在治疗心肌梗死领域的应用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志愿、杨驰课题组的研究工作“Injectable hydrogel with MSNs/microRNA-21-5p delivery enables both immunomodification and enhanc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