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成都生物所发现棘腹罕见染色体易位多态现象

一般而言,易位的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形成异常的“四价体”配对,存在三种分离方式,可形成6种配子,由此在后代中出现多种核型个体。而其中不平衡配子由于遗传上的缺失和重复引起不育或育性极低,导致后代种群繁殖力降低,因而易位多态在自然群体中极难形成,在脊椎动物中更是罕见。两栖类自然种群中,因易位在种群中引起的核型多态现象未见报道。迄今,对于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中易位所引起的细胞学及遗传学效应知之甚少。

2012-10-12

PLoS ONE: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仙琴的听觉系统具有季节可塑性

蛙类的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雄性进入繁殖季节,开始大声鸣叫,以争夺配偶和领地。此时,雌性的听觉系统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鸣声信号,例如,雌性仙琴蛙可根据鸣声的结构特点判断鸣声是否从洞穴中发出;冬季,蛙类进入冬眠,无需处理复杂的声音信号,此时最重要的是节约能量过冬。由此可推测:蛙类可能在冬季降低听觉系统的敏感性,以节约能量过冬,而在春季提高听觉系统的敏感性,处理各种复杂的声音信号。

2012-11-18

Mol Ecol:周炜帏发现“中国林复合体”物种形成原因

近日,我国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实验室博士生周炜帏在张亚平院士和车静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在Molecular Ecology发表上发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Speciation in the Rana chensinensis species complex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2012-11-18

Mol Eco:张亚平等发现青藏高原隆升及气候影响中国林复合体形成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Ec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peciation in the Rana chensinensis species complex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文章中...

2012-11-18

Science:对类致病的真菌

巴拿马的交叉带状树蛙(Smilisca sila) 如地下忍者那样,一种特别的真菌细胞会偷偷地进入到世界各地的两栖类的皮肤之内并杀死它们,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指出了为什么这种特别的真菌会这样厉害. 在1998年,一种叫做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的壶菌的新品种被发现。研究人员认为,在近几十年中,它导致了几十种蛙的绝种。

2013-10-18

Ecology:研究发现草莓箭毒将化学防御武器传给后代

研究发现草莓箭毒蛙将化学防御武器传给后代

2013-12-02

PLoS ONE: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微

路易斯安达州立大学(LSU)的Chris Austin最近在新几内亚岛发现了2个青蛙新物种,其中一种(命名为Paedophryne amauensis)是当今世界上已知最小的脊椎动物,平均大小只有7.7mm--不到三分之一英寸。它把Paedocypris progenetica(一种印尼鱼,平均体长大于8mm)挤出了记录。

2012-11-18

唐业忠等峨眉弹琴行为生态学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关注

12月22日,Nature杂志在Research Highlights栏目刊文Animal Behaviour: Frogs croak about their pad(doi:10.1038/480417b),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行为与神经课题组关于峨眉弹琴蛙(仙琴娃)的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Real estate ads in Emei music frog vocalizations:

20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