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护卫CRISPR-Cas的全新毒素-抗毒素RNA系统
2020年,基于CRISPR-Cas9系统建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获得“202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该生物技术起源于科学家对微生物中一种特殊的免疫系统(即CRISPR-Cas系统)的研究。CRISPR-Cas系统是在原核微生物(古菌和细菌)中广泛存在的抗病毒(噬菌体)免疫系统。宿主菌通过将入侵病毒的特定DNA序列插入其CRISPR结构中,可形成对该病毒的永久性“
Cell Rep: 肠道微环境如何影响伤寒毒素的消炎作用?
此前研究发现,在沙门氏菌感染期间,细菌内部的伤寒毒素会在宿主细胞中引起DNA损伤,从而导致DNA损伤反应(DDR)的激活。此外,这些毒素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而后者在炎症性肠病(IBD)和结肠直肠癌(CRC)患者的微生物组中丰度极高。尽管如此,目前我们对其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仍然不够了解。
揭示一种蓝细菌神经毒素导致空泡性髓鞘病
2021年3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空泡性髓鞘病(vacuolar myelinopathy, VM)是一种以脑白质广泛空泡化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1994年,它首次在秃鹰身上确诊,此后在美国东南部蔓延。除了水鸟和飞禽等鸟类外,VM还被发现影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尽管研究工作十分深入,但这种神秘疾病的原因一直难以捉摸。在死亡的动物身上既没有
俄科研团队发现蓝云杉的蓝色调源自于其松针表层中的纳米管
来自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的报道,该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的科研团队研究确定,蓝云杉和灰小麦的蓝色调源自于覆盖松针和叶片表面角质层蜡中的纳米管,长度为几微米的纳米管对透射到植物中的阳光产生影响,由此植物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效果生存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相关研究成果收录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
研究揭示质粒上毒素/抗毒素系统新功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接合型质粒编码的毒素/抗毒素系统PrpT/PrpA直接调控质粒拷贝数》的论文,系统阐述了质粒编码的毒素/抗毒素系统调控质粒复制功能的发现和作用机制。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遗传元件。接合型质粒除编码复制、分配和接合转
银环蛇毒素及临床抗银环蛇血清评价研究获进展
蛇伤是一种热带病,由于经济原因或缺乏治疗药物——抗蛇毒血清,导致蛇伤患者有较高的伤残率和一定的死亡率。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学科组以银环蛇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分离纯化的方法从银环蛇毒素中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a-bungarotoxin、b-bungarotoxin和g-bungarotoxin三种银环蛇毒素。通过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