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B & PNAS:何川、蒋华良等表观遗传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何川课题组合作,针对胸腺嘧啶DNA糖苷化酶及细菌转录因子AgrA在表观遗传与转录调控中的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了良好进展。研究论文分别于2012年2月及2012年5月在线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和PNAS上。
App Envir Micro:蒋永光等蓝藻毒素合成基因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olecular Basis and Phylogenetic Implications of Deoxycylindrospermopsin Biosynthesis in the Cyanobacterium Raphidiopsis curva
PLoS One:蒋学龙等哺乳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hylogeographic Study of Apodemus ilex (Rodentia: Muridae) in Southwest China,”,文章中,作者在哺乳动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获得新进展。
Eur J Pharm Bio:蒋兴国等小分子凝集素作为药物靶向输送载体研究获进展
凝集素长期以来在药剂学研究上作为重要的靶向输送载体,但绝大部分凝集素分子量较大、可能存在毒性、免疫原性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小分子凝集素是优良的药物靶向候选载体分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领导的学科组从两栖动物皮肤中识别了一目前分子量最小的凝集素(1700 Da,PLoS one,2008)。
Cell Res:蒋华良等离子通道结构功能研究与药物设计获进展
GPCR和激酶等靶标存在较为明确的内源性配体结合口袋,其激动剂类药物一般是作用于该口袋,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模仿)内源性激动剂的功能。针对GPCR和激酶开展的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与这些受体和激酶不同,电压门控通道是被电压激活,没有明确的常规内源性配体结合口袋。确证激动剂的作用位点是电压门控通道研究领域的难点之一,通过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发现电压门控通道激动剂也进而面临很大挑战。
JACS:蒋华良等ErbB4激活机制研究获进展
作为最晚被发现的EGFR家族成员,ErbB4在生理以及病理上都有着独特之处,是重要癌症药物靶标,亦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和副研究员阳怀宇带领研究生杜芸利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对ErbB4胞外区的配体激活机制进行了细致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