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编辑感病基因 创制水稻广谱抗病新材料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水稻感病基因,实现了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广谱抗病性改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据宁约瑟研究员介绍,稻瘟病(Rice blast)和白叶枯病(Bacteria l
Small:开发出配位响应型可降解生物材料
部分化疗药物(阿霉素、紫杉醇和奥沙利铂等)可通过引起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解除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提高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化疗药物在递送过程中仍面临释放过程不够可控和肿瘤免疫微环境调控性弱等挑战。因此,构建一种智能药物递送载体实现化疗药物的可控
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用纳米催化涂层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团队在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纳米催化涂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钛植入物表面构建了负载氧化铈纳米酶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层,能够有效缓解氧化应激对成骨细胞活性的损伤,解决植入物在骨质疏松动物体内成骨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关成果以Titania nanotube array s
科研人员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王俊峰和福州大学教授张腾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nano-HCA@BG),该生物玻璃不仅大大降低了硼酸盐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高了玻璃的生物兼容性,并且显着促进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对皮肤修复的效果,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相关成果发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个性化的混合膜纳米疫苗,有望治疗一系列实体瘤
2021年7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得益于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设计出基于细菌细胞质膜和切除的肿瘤组织的细胞膜的个性化肿瘤疫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7日的Science Translatio
沈阳药科大学:癌症细胞免疫的各个阶段的纳米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为抗击癌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抗癌免疫治疗的研究主要是基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分为七个步骤,称为肿瘤-免疫循环。不幸的是,癌症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受到药物输送效率低、应答率低和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的限制。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近年来,纳米技术与免疫疗法(纳米免疫疗法)的结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先进的纳米免疫疗法的合理设计需要深入考虑免疫的哪一步是有针对性
新冠肺炎治疗的新视角:通过调节炎症信号和活性氧、氮的纳米疗法治疗脓毒症
SARS-CoV-2已导致多达1.27亿人感染新冠肺炎。约5%的新冠肺炎患者罹患重病,约40%的重症患者最终死亡,相当于278万多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类似于典型的脓毒症,重度新冠肺炎被确认为病毒性脓毒症。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对改善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导致认为,失控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是核心因素。然而,传统的脓毒症治疗方
Cell子刊:研究报道基于荧光探针Aequorin的正向遗传筛选系统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赵杨研究组和河南大学教授朱晓红合作在Cell子刊STAR Protocols发表了题为Screening for Arabidopsis mutants with altered Ca2+ signal response using aequorin-based Ca2+ reporter system的研究论文,详细
以色列理工学院:靶向纳米药物治疗前列腺癌
近日,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者在Drug Resistance Updat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argeted nanomedicine modalities for 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的文章。前列腺癌(PC)是美国男性第二常见的死亡原因。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引入新的治疗方法、先进的功能成像和诊断方法、下一代测序以及改进现有治
Science子刊:利用脂质体纳米颗粒递送靶向IL1RAP基因的CRISPR/Cas9,可让白血病干细胞无处可逃
2021年6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侵袭性的血癌,只有28%的AML患者能够存活5年。作为一种异质性血液恶性肿瘤,AML以异常增殖和分化受损为特征,是成人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类型,在美国所有白血病亚型中死亡人数最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韩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攻击白血病的最新方法,该方法有点像消灭蟑螂。它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