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利用寿命荧光成像技术评估肿瘤代谢异质性

  肿瘤异质性决定了相同组织学诊断的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可能大不相同。肿瘤的代谢异质性,即肿瘤内部或肿瘤之间癌细胞代谢的差异,与肿瘤进展和治疗效果高度相关。近日,来自欧美的科学家团队在《PNAS》杂志发表题为“Label-free sensing of cells with 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Th

2022-04-01

PNAS:我国科学家研发出高阶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

  实时荧光P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核酸检测技术。然而,由于主流荧光PCR仪器检测通道数目的限制,单个反应所能检测的靶基因数目很难超过6个,限制了该技术在检测涉及多靶点的复杂疾病上的应用。厦门大学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ighly multiplex PCR assays by couplin

2022-03-24

Science:开发空间切割和标记新技术绘制组织发育机制图

瑞典卡罗斯卡医学院和耶鲁大学合作开发了一项新技术,可提供特定组织中活跃和失活基因的精确位置信息,为不同组织如何发育,以及表观遗传调控如何促进疾病发展提供重要知识。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不同功能的细胞都包含相同的基因组,差异在于哪些基因被激活,这是由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的表观遗传修饰会打开和关闭某些基因,从而形成不同的器官。虽然目前

2022-03-19

Science:利用内源性标记构建出人类细胞蛋白分布图谱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国和丹麦的研究人员利用高通量的CRISPR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构建出一个由1310个荧光标记的细胞系组成的文库。通过使用这个文库进行配对的IP-MS和活细胞成像,他们产生了一种绘制出相应的1310个蛋白的细胞定位和物理相互作用的大型数据集。

2022-03-18

FMR1可通过结合m6a标记的mRNA来调控胚胎发育

母体RNA的降解对胚胎形成至关重要,并受到母体RNA结合蛋白的严格调控。在最早期的胚胎阶段,由于合子基因组在转录上为沉默状态,早期胚胎发育完全依赖于预先装入卵母细胞的母体因子(包括RNA和蛋白质)。而在胚胎发生的后期,胚胎发育由合子基因组新合成的基因产物调控。遗传学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母体产物对后期的胚胎发育并不是必需的,其中一些产物

2022-03-09

CANCER CELL:探索原发性和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干细胞标记

近段时间Bülent Polat教授及其团队针对癌症干细胞(CSCs)开展了相关研究,以望发现确定的标记来识别这些干细胞。

2022-02-21

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胞外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Adenosine,Ado)等嘌呤类分子细胞内外广泛存在。胞内的嘌呤类分子主要负责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等过程;而胞外的嘌呤类分子则作为信号分子(被称为“嘌呤类递质”),通过作用在其相应受体调节呼吸调控、味觉感受、睡眠等生理活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还参与调节癫痫、疼痛、炎症反应、脑外伤和缺血等病理状态。

2021-12-30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靶向心肌线粒体的PET/荧光双模态小分子成像探针取得进展

   临床上常用X线、CT、磁共振、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显像作为心血管病的诊断手段。其中,核素显像可从心肌代谢方面评估心血管症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存在半衰期短、成本高等缺陷,导致核素显像应用受限,临床上迫切需求新型PET心脏功能显像剂的出现。在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发现吲哚乙烯喹啉盐F16类化合物是一

2021-12-31

鲟鱼性别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生殖发育与细胞工程研究团队通过对施氏鲟雌雄群体进行基因组重测序以及比较分析,筛选到施氏鲟雌性性别特异性DNA片段,并通过引物设计和群体验证,表明所获得的雌性性别特异性DNA分子标记在鲟科鱼类中具有通用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国际期刊《Genomics》(2021年影响因子为5.736)发表。鲟鱼个体大

2021-12-16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内源大麻素的时空动态变化

 内源性大麻素(eCB)是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类脂类神经调质分子,可参与大脑多个脑区的突触可塑性调节,对情绪、睡眠、食欲等神经活动过程具有调控功能。内源大麻素系统的调控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成瘾、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诸多神经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缺乏高灵敏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实验手段直接检测在体eCB的动态变化。近日,发表在《N

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