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IE:王江云等蛋白质可控荧光标记研究获进展
9月21日,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研究组和林庆研究组合作成果Genetically Encoded Cyclopropene Directs Rapid, Photoclick Chemistry Mediated Protein Labeling in Mammalian Cells。
Nature Chemistry:新型荧光肺结核检测方法
英国《自然—化学》杂志9月2日刊登论文说,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新型肺结核检测方法,只需在检测装置中加入痰液,若含有结核杆菌,检测装置就会发出荧光。有需要的人可在家自行检测。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传染性很强。如果怀疑有感染迹象,及时检查很重要,但过去的一些检测方法耗时较长,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人员。
ChemMedChem:开发出一种荧光肽更准确地测定凝血酶活性
凝血酶(thrombin)在凝血系统的许多疾病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过量表达凝血酶能够导致血栓形成,但是它若表达不足则可能导致血友病。因此,准确地监控凝血酶活性对于确定给定病人的合适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它的活性与血液凝结能力相关联。监控凝血酶活性随时间变化的工具就是所谓的凝血酶生成测试实验(thrombin generation test, TGT)。
Chem & Biol:开发出用以追踪癌细胞在机体中循环的新型荧光蛋白追踪技术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hemistry &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阿肯色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其可以帮助研究者标记循环在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并且对其进行追踪,这将大大帮助研究者们理解癌症的扩散机制以及如何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JAMA:冠脉内团注阿昔单抗 心肌梗死面积或可减少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发表的INFUSE-AMI随机试验结果显示,对于心前区大面积梗死的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PCI)过程中通过冠脉向梗死病灶直接团注阿昔单抗,可使30 d时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
Ther:美开发水溶性腔肠素 提高荧光素酶检测灵敏度
荧光素酶在通过生物发光成像监测生物途径中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工具,目前最常用的荧光素酶来自美国萤火虫,它以甲虫的D-luciferin为底物。 而来自腔肠动物,如海胆和水蚤的萤光素酶在体内成像方面也很有应用前景。海胆和水蚤的荧光素酶催化底物腔肠素的氧化脱羧反应,同时发射蓝光。 由于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胆、水蚤荧光素酶的底物不同,因此可用于检测两条不同的生物学途径。
Zool Scrip:朱朝东等在两个跳虫种团分化和南北地理隔离研究中获进展
秦岭-大别山山脉-淮河主体东西走向。它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东部的南北地理分界线,也是气候、农业、人文分界线或自然过渡带。中国东部人类活动交流频繁,且地势差异尤其在东部平原区相对有限。学界认为这条南北分界线
Nat Commun:利用荧光抗生素观察致命感染
尽管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细菌往往还是会设法溜到医疗植入物那里,例如接骨螺钉,进而导致严重的感染。在10月1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说,利用一种荧光抗生素,他们能够在病情变得严重之前便发现此类感染。
美国开发出新型荧光标记工具Spinach
1962年科学家们首先在水母体内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GFP),从那以后,这种神奇的蛋白质成为生物学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绿色荧光蛋白的帮助下,研究人员不仅能够成像观测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动态,还可以检测细胞内离子和小分子浓度、酶活性,标记细胞或分子亚群,实现复杂的动力学时空分析。这一突破性的科学成果以其在后续数十年的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而获得了20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韩国培育出转基因“荧光狗”
2009年5月13日,在韩国首尔的首尔国立大学兽医学院,一名研究者展示一只三个月大的荧光狗。这只荧光狗是首批荧光狗的后代,和上一代一样在紫外线照射下会通体发出红色荧光。发光的原因在于研究人员向狗胚胎成纤维细胞中植入一种特殊基因,这种基因可编码产生红色荧光蛋白质,并且这种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 韩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学术刊物《起源》(genesis )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一只转基因“荧光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