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提出基于功能化纸基比色传感器的百枯农残快检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冯亮团队在纸基光化学传感器的信号放大研发中取得进展。团队构建了新型介孔二氧化硅功能化纸基传感器,通过柱芳烃超分子识别系统,实现了农药百草枯的高效捕获和分析。

2023-02-01

Redox Biology: SRT1720作为SIRT1激活剂缓解百枯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是第二大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困扰着1-2%的65岁以上人群。

2022-12-26

遗传编码配体及人工金属蛋白(酶)设计研究中获进展

该工作首次运用遗传密码子扩展(GCE)策略,将非天然的膦配体引入生命体系,进而发展了含非天然膦配体的人工金属蛋白(酶)的构建策略。

2022-12-01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s:发现调控红豆缩合单宁生物合成关键基因

该研究筛选出的高单宁含量的红豆草种质资源为品种选育和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提供了材料,鉴定出的缩合单宁合成关键基因同时为改良牧草品质提供了候选基因和参考。

2022-07-12

自然-通讯:人工神经元可连通捕蝇生物细胞让叶片闭合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生物技术论文称,一种人工神经元可以与捕蝇草的生物细胞成功连通,还能让捕蝇草关闭叶子。这项研究结果或对将来脑机接口和软体机器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介绍,神经形态仿生电子装置能模仿人脑的运作方式。脑机接口、假肢、智能软体机器人的未来开发都需要实现人工神经装置与生物系统的有机结合。然

2022-02-23

New Phytologist:揭示蜈蚣对砷长距离转运的分子机制

  植物修复技术是应对土壤砷污染的解决方案之一,也是实现土壤持续安全利用的绿色环保技术。蜈蚣草是土壤砷污染植物修复研究的模式物种,其对砷超积累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环境植物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高效的砷长距离转运效率是蜈蚣草超积累砷的重要特征,其中木质部装载是蜈蚣草高效砷转运的关键环节,但该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2022-01-19

芒苞的研究取得进展

  芒苞草(Acanthochlamys bracteata)隶属于翡若翠科(Velloziaceae)芒苞草属(Acanthochlamy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草本植物。它是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高宝莼于1980年发表的中国特有种,并以其建立芒苞草科,这是中国植物学家首次发现和建立的一个新科。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2021-12-30

首个原发性高尿酸症1型(PH1)药物!RNAi疗法Oxlumo美欧申请扩大标签:↓晚期患者血浆草酸水平!

在伴有严重肾功能损害(包括透析)的PH1患者中,Oxlumo显著降低血浆草酸水平。

2021-12-15

国家药监局修订唑来酸注射剂说明书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唑来膦酸注射剂说明书的内容进行统一修订。具体如下:一、上述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均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唑来膦酸注射剂说明书修订要求(见附件),于2022年1月25日前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修订内容涉及药品标签的,应当一并进行修

2021-10-31

柳叶刀:大队列3期临床研究表明Tirzepatide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精胰岛素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糖尿病直接死亡病例高达150万例。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成为全世界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2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所致。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可实现与基础胰岛素相似甚至更好的血糖控制,因此目前的指南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首选GLP-1受体激动剂。但是,单独使用GLP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