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Immunology:发现线粒体天冬氨酸调节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合成和自身免疫组织炎症的机制

   错误的免疫反应会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组织炎症,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过量产生是致病的关键因素。美国梅奥诊所医学与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线粒体天冬氨酸能够调节TNF的生物合成和自身免疫组织炎症。该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上,题为:Mitochondrial aspartate r

2021-12-09

“无害的痣”怎么就变成致命的黑色素瘤了?

 每个人的皮肤上或多或少都有痣(俗称痦子),它们是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大多数痣的形成是由于皮肤中被称为黑色素细胞的单个细胞在一种名为BRAF的基因中获得了特定的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导致细胞迅速分裂形成痣。在一段时间后,大多数痣停止生长,并且在人的余生中保持无害。而另一种看似差不多的黑色素瘤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也可见于黏

2021-11-25

灵芝和桑黄食药菌抗神经炎症功能因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锦明教授团队在药食同源蘑菇功能因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两种人工栽培的灵芝、桑黄子实体中分子结构不同的两类代谢产物具有显着的抗神经炎活性和神经保护活性。研究成果分别以“Ganoderterpene A, a New Triterpenoid from Ganodermalucidum, Attenuat

2021-12-03

Nat Biotechnol:利用基于CRISPR的方法揭示人类巨细胞病毒的致命弱点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成员Jonathan Weissman及其团队将前沿的CRISPR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用于HCMV,迄今为止最详细地描述病毒和人类基因如何相互作用以形成HCMV感染,并揭示了通过操纵病毒和宿主基因有可能破坏这种病毒感染进展的新方法。

2021-11-22

内源性大麻素介导肠道产生抗炎物质 减少炎症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运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这主要是因为运动会让身体产生类似大麻的物质,称为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EC),科学家已知有两种主要类型,即Anandamide和2-AG(2-花生四烯酰基甘油),它们结合特定受体并引发细胞信号。EC系统由 EC及其受体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2021-12-01

Nat Immunol:揭秘维生素D和机体炎症发生之间的关联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维生素D的功能如何减少免疫细胞所诱发的炎症,这或许与严重COVID-19期间机体的反应有关。

2021-11-24

iScience:通过重新定向癌症药物来阻断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

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了一种潜在的方法,其或能通过重新定向或修饰当前的药物来阻断机体过度的炎症反应。相关研究结果或许有望帮助开发一种新型疗法,不仅有望用于COVID-19的治疗,还能治疗其它危及生命的炎性状况,比如败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针对这些疾病尚无有效的疗法。

2021-11-23

irf3结合的lncRNA-ISIR可增强病毒感染和自身炎症中干扰素的产生

干扰素调节因子3 (IRF3)是启动许多免疫反应的重要转导因子。

2021-11-25

《Science》子刊:首次发现失眠是致命性脑动脉瘤破裂的潜在危险因素

  数据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81%的中国人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16%的人几乎每天熬夜“爆肝”。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面对日常的生活压力或精神压力,到了晚上要么睡不着,要么舍不得睡觉。另一方面,全世界超过3%的成年人患有未破裂的脑血管畸形,称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大多数终生不异变,大约2.5%的颅内动脉瘤会破裂出血,导致蛛网膜下

2021-11-13

Immunity:改变巨噬细胞的代谢或有望解决机体的炎症反应

来自德国古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通过改变巨噬细胞的代谢或许就能解决机体的炎性反应,炎性期间损伤细胞所释放的危险信号或许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对巨噬细胞中的线粒体“重新布线”或许就能保护机体免受超负荷的影响,并能改善消除部分损伤细胞的方式,同时也能解决机体的炎症反应。

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