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细胞自噬与肿瘤关系研究获进展
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活性的细胞自吞噬抑制剂的发现 9月30日,《细胞》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研究进展。文章报道了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高活性的细胞自吞噬抑制剂的发现,以及利用这个小分子探针,第一次揭示了两种重要的抑癌蛋白p53和Beclin1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果。 细胞自吞噬是细胞依靠溶酶体降解胞内物质的统称。
:细胞内的分子聚集有利于基因表达
活细胞内部是个拥挤的场所,各种蛋白质及其他大分子紧紧挤在一起。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4日报道,最近,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利用人造细胞系统,对这些聚集在一起的分子进行了近似研究,发现这种紧密聚集有利于基因表达过程,尤其是在其他条件不理想的情况下。这一发现有助于合成生物学家将来开发出人造细胞,用于药物递送、生物燃料生产和生物传感器研制等。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Science:线粒体母系遗传或源于细胞“自噬”
线粒体是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其基因只能母系遗传而与细胞的基因组不同。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线粒体的这种母系遗传或许源于“自噬”作用,父系的线粒体在受精卵中就被消化掉了。 线粒体主要负责给细胞供应能量。科学家早已认识到,只有母系线粒体的基因才能遗传给后代。根据这一原理,现代人类的共同母系祖先可以追溯到十多万年前的某个非洲女性,即“线粒体夏娃”。
:水稻自噬基因研究获新进展
自噬(autophagy)是发生在细胞内的“Self eating”现象,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将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包括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引起的衰老、破损的细胞器)在单位膜包裹的自噬体中大量降解,实现再循环,以维持细胞自身的稳定。这个过程对于细胞成分更新、逆境条件下营养成份的再利用等是至关重要的。
Autophagy:姚永刚等揭示自噬参与毒品成瘾的研究进展
毒品成瘾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它不仅使成瘾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毒品的成瘾性表现为一种难以控制的渴求和依赖行为,呈慢性复发性依赖病程。目前对于毒品成瘾的治疗缺乏完全有效的方式,强制戒断后复吸率很高。因此,研究成瘾的生物学机制对于成瘾的治疗与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线粒体是机体能量工厂,与机体代谢息息相关。线粒体代谢异常与多种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尼妥珠单抗活化细胞自噬反应增强了化学与放射性治疗的敏感性
在2014年五月号《实验生物及医学》期刊刊出的一篇研究是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标靶治疗结合放射性治疗相比于细胞毒性剂或是单独的放射性治疗可以提高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南京理工大学附属金陵医院与医学院的宋海珠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表示在食道鳞状癌细胞中尼妥珠单抗可透过促进自噬性细胞死亡增强化学与放射性治疗的敏感性。
PNAS:控制细胞自噬的分子开关
身体有一个内置的自食称为自噬或系统控制细胞生或死的系统。自噬过程的失调与人类疾病包括神经变性和癌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近日,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牛津路德维格癌症研究学会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调节自噬的关键分子开关。他们还研究了自噬和衰老永久即细胞停止生长之间的联系。
赛诺菲:FDA批准首个小型肾上腺素自注射器Auvi-Q用于致命性过敏反应
2012年8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 赛诺菲集团(Sonofi)周一表示,肾上腺素注射液Auvi-Q已获FDA批准用于易发过敏或有过敏史人群发生致命性过敏反应时的急症治疗。Auvi-Q是第一种且唯一一种压缩型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同时,它附带语音及视觉指导以使患者及护理人员能够按步骤顺利实施注射程序。
ACS Nano:自组装纳米丝加强药物运送能力
2012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大多数开发的作为药物运送工具的纳米颗粒是球形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着圆柱形的纳米颗粒在两个目标上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在血液中存活足够长的时间以便达到它们的预定目标,同时穿过细胞壁以便将它们携带的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内部。
Autophagy:科学家揭示细胞自噬过程机制
2012年8月19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宏实验室在Autophagy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The C. elegans ATG101 homolog EPG-9 directly interacts with EPG-1/Atg13 and is essential for autophagy”的文章。该文章报道了线虫中的EPG-9与EPG-1形成复合体,在细胞自噬过程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