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篇文章聚集科学家们在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他们在代谢性疾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lamorworld.com【1】AJCN:新发现!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均衡摄入或能帮助有效预防肥胖、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doi:10.1093/ajcn/nqaa233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
《科学》:揭示细胞再回收中心—自噬体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其在压力状况下或资源有限时分离并再循环细胞组分的一种必要细胞过程,在此过程中,诸如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细胞器等“货物”会被称之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一种双膜结合室所捕获并进行靶向降解,那么这些所谓的自噬体是如何在细胞中形成的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
中国科学家揭示肥胖性心肌病线粒体自噬调控新机制
肥胖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流行病。肥胖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并且被认为是癌症等慢性病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特别是冠心病、心衰和房颤。肥胖也与心肌肥厚、心室功能障碍和舒张顺应性降低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针对肥胖性心肌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寻找有针对性的防治靶点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线粒体自噬蛋白FUNDC
聚集诱导发光纳米仿生机器人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副研究员张鹏飞、研究员龚萍、博士邓冠军等,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学教授陈华杰合作,研发出一种基于聚集发光元件的AIE纳米仿生机器人系统,用于血脑屏障穿越及脑胶质瘤靶向诊疗。相关论文以Natural-Killer-Cell-Inspired Nano
揭示C9orf72 poly(GR)聚集诱导TDP-43蛋白病变
2020年9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基因C9orf72中的重复扩增会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和额颞叶痴呆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这是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TDP-43(TAR DNA-binding protein 43)包
Science:揭示细胞再回收中心—自噬体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
2020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其在压力状况下或资源有限时分离并再循环细胞组分的一种必要细胞过程,在此过程中,诸如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细胞器等“货物”会被称之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一种双膜结合室所捕获并进行靶向降解,那么这些所谓的自噬体是如何在细胞中形成的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
线粒体自噬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中心戴海明团队在线粒体自噬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揭示线粒体自噬受体Bcl-rambo与LC3/GABARAP家族蛋白的选择性结合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Selective binding of mitophagy receptor protein Bcl-rambo to LC3/ GAB
研究揭示自噬SNARE蛋白Syntaxin17介导自噬体-溶酶体融合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潘李锋研究团队以Decoding three distinct states of the Syntaxin17 SNARE motif in mediating autophagosome-lysosome fusion为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研究论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有望开发新的再生疗法
2020年7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胚胎干细胞中称为CMA(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的自噬过程可能作为修复或再生受损细胞和器官的新型治疗靶点。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24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hap
研究发现溶酶体膜蛋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自噬调控新机制
7月23日,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黄恬研究组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曹楠研究组合作的题为Downregulation of LAPTM4B Contributes to the Impairment of the Autophagic Flux via Unopp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