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冷泉港实验室李波教授团队找到了「管不住嘴」的神经通路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人员为杏仁核IPAC-Nts神经元驱动享乐型进食提供了新的认识,揭示了IPAC-Nts神经元接受感官刺激信号并投射至LHA,进而引起摄食行为这一神经环路。这项研究为过度摄食的调控机理
CD:南京医科大学汪强虎团队,揭示胶质母细胞瘤进化关键
,此项研究找到了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IDH野生型GBM病灶的分子“标记“NES。具有高NES特征的肿瘤细胞也拥用更高的可塑性,能更好的“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微环境。比如,招募并驯化巨噬细胞,而这些被驯化的
《自然·免疫学》:刷新认知!IFN-γ信号竟然会抑制杀伤性T细胞抗肿瘤活性!
这项研究发现了IFN感应性的丧失在多个动物模型中使得肿瘤对ICB更加敏感。这可以通过两种机制介导,第一是经典MHC-I类分子的上调能够抑制NK细胞,第二是非经典MHC-I类分子Qa-1b的上调可以通过
《自然》子刊:上海交大团队发布中国胃癌泛基因组学图谱!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三,且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加,造成的疾病负荷也越来越重[1]。因此,寻找治疗胃癌的新靶点和新方法尤为重要。
《自然》:癌细胞惊现反常识运动模式!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团队发现,癌细胞在高黏度细胞外液中迁移更快
这项研究将高黏度细胞外液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阐述得十分明确,未来通过干预这些生物学过程,科学家们或许能发现治疗肿瘤的新靶点。
《自然·衰老》:阿尔茨海默病谱系脑脊液蛋白质组图谱发布,为AD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为痴呆患者的主要病因(60-80%)。其他常见的痴呆类型还包括路易体痴呆(DLB)和额颞叶痴呆(FTD),其症状和病理往往与AD患者相似,因此极易误诊[1
《自然·医学》:MSKCC发布肺癌液体活检重磅成果!大型国际队列证实,ctDNA可有效预测非小预后并指导靶向治疗
近年来,受益于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了极大改善,这也主要依托组织测序的广泛应用,但在真实世界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组织测序的患者很多[1-3],
Cell:揭示进化过程中解决基因调节冲突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明确指出,基因和它们的基因开关组成的功能单元比以前认为的更加稳健和灵活。他们发现,即使在同一个基因组功能单元中插入新的DNA片段,一个基因仍可能发挥作用。
好风借力,乘势解密——多组学助力多维揭示进化奥秘
多组学是一种快速兴起的、以先进的测序和芯片技术为动力的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代表了一种新的全面理解生物学的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探寻规律、看到隐藏在某一类数据后的“秘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
《自然·医学》:血压130,还是不安全!近150万人数据表明,与收缩压100相比,130仍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81%相关
新近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刚刚把高血压诊断标准从传统的140/90mmHg,下调到了130/80mmHg,反映了学界对高血压界值设定更加“激进”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