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Rep:新型生物活性分子能够保护心脏健康

2017年9月7日/生物谷BIOON/---心脏病发作后通常会引发急性的免疫反应,淋巴细胞会浸润心肌组织清除死亡细胞以及促进结痂。之后会伴随第二次免疫反应,促进伤口的愈合。然而,心脏病患者发病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会持续存在低剂量的急性炎症反应。在最近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Ganesh Halade博士等人发现通过给下搜狐一种叫做lipoxin的脂类生物活性

2017-09-07

elife:不同组织间的基因活性存在显著差异

2017年8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众所周知,我们机体的大部分细胞中的基因都存在两个拷贝,即"等位基因",其中一条来自于母亲,另外一条来自于父亲。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等位基因都能够转录生成RNA,但对于其中一些基因来说仅有一个等位基因能够表达,另外一个则处于沉默状态。具体哪一条等位基因被选择沉默是发生于胚胎发育的早期,因此,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等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不同的组织中

2017-08-22

肺表面活性剂生物分子冕形成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国庆等在肺表面活性剂冕(pulmonary surfactant corona)形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纳米颗粒与肺表面活性剂交互作用后形成生物分子冕的演化规律,发现了纳米颗粒表面亲疏水性质对分子冕的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纳米科学期刊ACS Nano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胡青林,合作者为美国夏威

2017-08-23

科学家发现功能活性更强的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的应用性研究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在干细胞诸多类型中,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研究较为充分的干细胞类型。间充质干细胞对人类健康的益处已得到充分证明,尤其在促进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能否将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分群,找到优化的干细胞,进一步提升其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基于这一思路,对间充质干细胞亚群的功能进行细分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韩忠朝研究团队首次

2017-07-26

Science子刊:利用抗CRISPR蛋白显著降低CRISPR-Cas9脱靶效应

图片来自Fuguo Jiang/UC Berkeley.2017年7月16日/生物谷BIOON/---CRISPR-Cas9基因编辑是基于细菌产生的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的策略开发出来的。如今有研究证实病毒进化出的反制措施,即被称作抗CRISPR蛋白(anti-CRISPR)的抑制性蛋白,能够被用来改进作为一种基因治疗工具的CRISPR-Cas9,从而降低可能导致不良副作用的脱靶基因编辑。在一项新的

2017-07-16

俄以科学家找到恢复蛋白质活性的方法

  俄罗斯圣彼得堡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学院发布消息称,该校与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合作,找到了一种恢复化学变性蛋白质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在用于制备治疗帕金森(阿尔茨海默氏症)类疾病药物时,可显着减低药物的制备成本。蛋白质特别是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所以被广泛用于药品和食品工业。蛋白质分子拥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且其空间结构与蛋白质的功能直接相关,如果其空间结构被破坏,则蛋白质

2017-07-07

CRISPR-Cas9更容易发生脱靶突变吸人眼球,已导致一些CRISPR公司股票下降

图片来自iStock/Vchal。2017年6月9日/生物谷BIOON/---上周,一项研究声称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比预期中的更容易发生错误,这让它成为了全世界的头条新闻。也因此,一些投资者出售他们持有的基于CRISPR的生物技术公司的股票,这导致一些公司的股票价格下降高达15%。但是,这项最新的CRISPR报道能够证明所有的这种恐慌是正当的吗?开发基于CRISPR的疗法的科学家们

2017-06-09

基因编辑会议召开在即----指点如何避免脱靶效应

生物谷主办的第四届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将于2017年6月9-10日于上海召开。 本届会议的主题为基因编辑对于疾病的精准治疗。 对于基因编辑技术对于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研究领域所带来的突破, 我们毋庸置疑。 但是未来如果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治疗, 我们必须考虑这一技术的安全性问题。5月30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ethod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给备受关注的“魔剪”CRISPR“泼了盆冷水”。借助全

2017-06-01

纳米线阵列,记录神经元活性的新神器

神经元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是神经系统的基础。与神经元相关的疾病种类繁多,其中不少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要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一个重要的手段是监测神经元细胞对于候选药物的响应。目前记录神经元活性的方法多利用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差异,通过测量离子通道电流和细胞内电位的变化来评估神经元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药物的响应。这种方法对电位变化敏感,且信噪比高。然而,这些技术的缺限在于:会破坏细胞

2017-05-09

Nature Methods:两种新型 CRISPR 脱靶效应的分析方法

昨日,在 Nature Methods 同时刊登的两篇研究中,发表了两种分析 CRISPR/Cas- 9 基因组编辑脱靶效应的新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可以鉴定细胞类型特异性 SNP 相关的脱靶突变,另一种则可以检测潜在脱靶切割位点。第一项研究中,来自麻省综合医院(MGH)和哈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通过测序体外检测切割效应的方法,称作 CIRCLE-seq,该方法是一种高度灵敏的体外筛查法,比现有识

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