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 Med:CAR-T疗法治疗神经胶质瘤为什么效果不佳?
2017年7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项临床试验表明遗传修饰的T细胞具有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效果,然而,要想最终攻克这一癌症,还需要解决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效应以及基因突变的复杂性。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过去两年来,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报道了利用CAR-T疗法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试验结果,他们
CAR-T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首次成功穿越血脑屏障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I期临床研究显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在首个人体临床研究中成功跨越血脑屏障到达脑部肿瘤,安全性良好,同时降低了GBM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II型突变体(EGFRvIII)的表达水平。该研究同时发现,EGFRvIII在患者间的表达差异很大。另外肿瘤针对CAR-T细胞输注表现出了积极的免疫抑制变化,这些因素可能代表着C
【三军大Nature子刊】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狼狈为奸”,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生长
肿瘤干细胞(CSC)及其诊疗意义是肿瘤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和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SC是肿瘤发生、转移和复发的关键细胞。CSC如何产生和维持?肿瘤内免疫细胞为何不能有效阻抑CSC的恶性行为?围绕CSC(“种子”)与免疫微环境(“土壤”)的相互作用和治疗学意义这一科学问题,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卞修武教授带领“肿瘤干细胞研究”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从1997年开始在国家自然科学
《自然—通讯》:上海交大课题组研究新型仿生纳米药物靶向治疗脑胶质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高小玲课题组,通过构建内核包载siRNA的重组高密度脂蛋白纳米载体,将RNAi药物安全递送入脑,并借助Ras激活的肿瘤细胞依赖于巨胞饮“营养蛋白”维持生长和生存的特征,高效靶向Ras激活依赖型脑胶质母细胞瘤,实现精准靶向治疗。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该纳米载体克服了RNAi药物易降解、体内循环时间短、靶细胞导向性差、难以通过细胞膜屏障
科学家开发出首个球形核酸药物 能够直接注射到患者体内靶向作用胶质母细胞瘤
2017年5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球形核酸开发出了首个能够用于人类机体全身性治疗的药物,目前这种球形核酸药物已经获得FDA批准,并且作为一种试验性新药正在处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早期临床试验中。这种新药能够跨越血脑屏障直接进入动物模型大脑的肿瘤患处,在肿瘤位点该药物能够关闭关键的促癌基因的表达,目前正在进行的0期临床试验就在调查该药物是
神经胶质瘤与血糖之间存在关联?
高血糖或糖尿病与罹患大多数癌症的风险增加有关。然而,有研究发现,脑部肿瘤,如神经胶质瘤在糖尿病和高血糖人群中并不常见。现在,一项最新研究开始揭示两者之间存在的这种惊人的联系。研究人员不禁问道,大脑肿瘤会对血糖水平造成很大影响吗?这个研究小组的成员包括来自哥伦布俄亥俄州立大学(OSU)的研究人员,他们将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共同第一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流行病学副教授Jud
《氧化还原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在人类胶质瘤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由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动物医学院实验动物疾病模型研究室黄超博士和陈正礼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成果“肿瘤级别关联的神经珠蛋白表达受到PPARγ的负向调控并且在胶质瘤进展中发挥抵抗氧化应激的
Opdivo一项胶质母细胞瘤III期研究失败
百时美施贵宝4月3日宣布,一项评估Opdivo治疗首次复发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疗效和安全性的CheckMate-143 III研究未能到达主要终点,相比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未能显着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S)。研究的详细结果将
Int J Radiat Oncol:恶性胶质瘤治疗获得鼓舞人心的新进展
确诊患有恶性脑瘤对于病人及其亲友而言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尽管部分癌症对治疗反应良好,但是像胶质瘤这类最常见、最恶性的脑瘤会在确诊后很短时间里复发并进展。诊断出胶质瘤的病人采用目前的标准疗法治疗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6个月。
重磅:鸡尾酒免疫疗法或可搞定胶质瘤!
UCLA的研究人员发现将UCLA开发的一种疫苗与其他实验性疗法及FDA批准的疗法联合在一起可以减小晚期脑胶质瘤的大小。这种特异性靶向脑胶质瘤的免疫疗法叫做自体肿瘤裂解液激活的树突状细胞疫苗(DCV)。这种疗法使用了病人的一部分脑部肿瘤组织,目前正在人体身上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