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机器学习更准确鉴定脑瘤种类!

2018年3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个国际团队将甲基化指纹信息输入到一种机器学习算法中,以找到不同种类的脑瘤。在他们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中,该团队描述了他们如何通过研究DNA甲基化指纹信息创造一个可以鉴定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系统,同时他们还报道了这种算法的准确率。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对医生而言,准确鉴定病人特殊种类的肿瘤很困难,因为检测种类很少,但是

2018-03-18

JCO:利用智能炸弹病毒有望开发出脑瘤免疫疗法

2018年2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1期临床试验中,来自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经过基因改造后攻击最为常见的最为致命性的脑瘤类型的感冒病毒(即下文提及的腺病毒)允许20%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存活三年或更长的时间。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2月13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hase I Stud

2018-02-18

胰岛素通路竟会导致脑瘤耐药性!新发现带来抗癌新思路!

2018年2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尽管各种先进的疗法在治疗初期具有疗效,但是肿瘤通常会产生耐药性并最终复发。近日,由Norris Cotton癌症研究中心Mark Israel实验室博士生Damian A. Almiron Bonnin领导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防止脑癌对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新方法。图片来源:Norris Cotton

2018-02-21

中美合作填补我国儿童脑瘤质子治疗空白

 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全球医生组织与广州润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月2日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润锦投资将注资千万元与全球医生组织共同打造中美远程医学国际合作平台。首期投资将用国内儿童专科医院或儿童脑瘤特色科室建设,搭建中美远程医疗协作平台,优化国际医疗服务流程,并将根据项目进展追加投资用于拓展儿童脑瘤等质子治疗国际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建设,这一合作将填补我国儿童脑瘤质子临床治疗领域空白。北京大学

2018-02-07

剑指恶性脑瘤

2018年1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 /——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詹姆斯癌症医院和Solove研究所(OSUCCC-James)正同其他三个研究中心一起进行纳米药物BXQ-350治疗实体瘤(包括难治疗的恶性脑瘤等)的研究。图片来源:俄亥俄州立大学BXQ-350由人体天然表达的蛋白质——激活蛋白C与脂肪分子DOPS形成的纳米气泡组成,由此形成一种可以选择性靶向癌细胞并杀伤癌细胞的治疗药

2018-01-13

Oncogene & Oncotarget:解析儿童脑瘤亚型的分子特性有望帮助开发新型个体化抗癌疗法

2017年10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Oncogene和Oncotarget上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费城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对常见的儿童脑瘤—小儿轻度神经胶质瘤(PLGG)进行研究发现,在突变基因与其它基因相结合的过程中或许存在关键的生物学差异能够驱动儿童癌症的发生,相关研究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有效的抗癌疗法来精准靶向作用患者机体的肿瘤。图片来源

2017-10-19

Neurol Genet:IBM人工智能 高效分析脑瘤基因组

  随着肿瘤靶向治疗和个性化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生意识到了对肿瘤进行基因组测序的重要性。从肿瘤基因组分析中往往能找到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不过,从大量的基因组数据中迅速找到潜在的治疗方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却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程序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最近,IBM和纽约基因组中心合作发表了一项研究,IBM的沃森人工智能系统在分析

2017-07-17

研究揭示脑瘤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

  脑瘤(brain neoplasms)又称脑肿瘤、颅脑肿瘤或颅内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的肿瘤,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蝶鞍区的颅咽管瘤与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肿瘤。英国和印度的科学家们观察到脑癌患者脑组织中microRNAs的“编辑”显着“缺乏”。在科学报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是我们对脑癌进展的理解中

2017-06-20

Nature子刊:中国团队巧用免疫细胞运输药物,穿透血脑屏障对抗恶性脑瘤

导读 6月19日,中国药科大学的张灿教授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期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对抗恶性脑瘤的新策略:利用免疫细胞运输抗癌药物,穿透血脑屏障对抗残留肿瘤细胞。这一策略能够抑制肿瘤复发,延长患癌小鼠的寿命。“利用免疫细胞运输抗癌药物,穿过血脑屏障靶向残留肿瘤细胞。”这是来自于中国药科大学的研究团队最新开发出来的一种对抗恶性脑瘤的策略。他们希望,这一思路可

2017-06-21

PNAS 发现治疗并预后恶性脑瘤潜在靶点

2017年6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CSI)的科学家们发现蛋白BCL6可能是预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病人预后的标记物,而GBM是脑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这项由CSI独立研究院H. Phillip Koeffler教授领导的 研究发现BCCL6表达较低的GBM病人生存率高于该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的病人。这项研究还表明BCL6蛋白可能是治疗GB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