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人类颅顶形状背后的复杂遗传

匹兹堡大学和鲁汶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影响人类头部形状的基因,并将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上。该结果有助于解释人类头部形状的多样性,也为研究颅骨疾病(如:颅缝早闭)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潜在的重要线索。

2023-11-22

最快两小时入!《Science》子刊:微塑料颗粒会进入大脑促进有毒蛋白形成,增加患帕金森病风险!

如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由于其廉价而轻便的特点,从塑料袋到奶茶瓶,从食品包装到衣物纤维,塑料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随着塑料的广泛使用和大规模生产,一种微小但潜在威胁的存在逐渐引起

2023-12-12

站在铁生物的中心

王福俤教授潜心研究铁和其它金属离子已有三十余年。他见证了铁研究从一个小众领域转变为一个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全球热点领域。

2023-10-30

《肝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团队揭秘癌基因通过掺假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

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PUS1促进HCC进展的机制,即PUS1通过介导mRNA假尿苷化来调控致癌基因的翻译,促进HCC的发展。这一发现也给基于RNA修饰的HCC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3-12-11

科研人员开发首个胶质瘤数字病理整合诊断AI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系统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志成团队,联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李文才团队与神经外科主任刘献志、闫东明团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主任滕梁红团

2023-11-09

《JAMA·肿瘤》:有效率超5成!奥希替尼化身EGFR罕见突变治疗“独角兽”

“独角兽公司”的概念,相信大家应该都熟悉,它们往往能率先在一个领域冲出新天地,而且成功模式难以复制。为啥奇点糕要叨叨这个呢?

2023-12-08

Nature子刊:仇子龙/程田林团队利用全单碱基编辑技术改善自闭症小鼠核心症状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单碱基编辑系统在全脑水平修复致病基因单核苷酸突变的体内基因编辑策略,从而为各种大脑遗传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和思路。

2023-11-29

研究发现中介遗传和心理调节疼痛敏感性的多模态共变模式

疼痛是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但对疼痛感知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探究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产生机制,对于阐释慢性疼痛的易感性并进行个性化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提示,疼痛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可能受到

2023-11-16

科学家发现,阴离子纳米塑料污染物会促进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内扩散

研究者在小鼠神经元中测试了细胞对纳米塑料的摄取。实验结果显示,在几个小时内,成熟神经元就会内化纳米塑料颗粒,12小时后,纳米塑料大多定位于溶酶体等LAMP1阳性囊泡中。

2023-12-12

Sci Transl Med:科学家有望利用单细胞基因组技术来加速人类肺部疾病药物的开发

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们利用新型实验模型来研究肺部疾病,即所谓的人类精确切割肺部切片,这些是肺部组织的薄片,或能用于实验室的研究中。

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