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李亚平团队发现理性化设计的mRNA纳米疫苗可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该研究建立了基于纳米载体数据库(2010-2021,web of science)的机器学习模型,确定了高效递送mRNA和cGAMP的纳米疫苗的关键参数
Science:无需颅脑手术的微型超柔韧神经探针为活体脑研究开辟了新的潜力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微小、超柔韧的网状神经探针,可以植入啮齿动物大脑中100微米以下的血管中。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3年7月21日的Science期
人工智能预测患者的癌症起源和治疗反应,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
总而言之,癌症具有广泛的异质性,因此个性化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正确发展方向。该研究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OncoNPC,极大地方便了个性化治疗的实施,可以准确预测癌症的起源,辅助医生为原发灶不明癌(CUP
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商业化大会”9月15日将在穗开幕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投入了人力物力来发展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癌症早筛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重塑着我国癌症早筛早诊早治事业的格局。
专访张安琪:十年沉寂、一鸣惊人,连发两篇重磅论文,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做准备
张安琪告诉《生物世界》,在这项工作的基础上,自己还在计划尝试在细胞膜上测试其他反应条件,构建不同的材料,调控不同类型的细胞。
实现多种细胞的图案化共培养,浙大团队发展细胞排布新方法,为细胞的生物制造带来替代策略
近日,浙大团队提出一种面向细胞排布操作的新方案——磁阿基米德法,其具备快速、高效、低损伤的特点。
单细胞分辨率下揭示卵巢癌腹水对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微环境的重塑作用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希鹏教授团队,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博士后李子逸合作在
Science子刊:殷宪振/张继稳团队构建全新的纳米载体靶向效率的高精度可视化评估方法
纳米制剂的分布和肿瘤结构密切相关,对肿瘤的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确认肿瘤血管网的结构有助于优化给药策略。该研究揭示了肺转移瘤的三维结构变化,弥补了跨尺度肿瘤成像分析方法学上的缺失,构建了一种全新的荧光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骨头中雌激素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基质矿化
内分泌信号,特别是雌激素信号,对维持两性哺乳动物的健康骨骼至关重要。成人雌激素信号缺乏的一个主要后果是破坏骨形成和吸收之间的平衡,吸收速度超过形成速度,导致净骨丢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
Sci Transl Med:基因工程化的细胞疗法或有望靶向作用人类脑转移性的黑色素瘤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整合了多种治疗性方法来更加有效地靶向作用大脑中的黑色素瘤;在临床前研究中,科学家们在模仿人类环境的复杂小鼠模型中成功激活了机体的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