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首次证明:口服胰岛素与注射剂疗效相当
自从1921年人们发现胰岛素以来,开发口服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一直是科学家梦寐以求却难以实现的研究目标之一。近100年来,现在终于有临床试验表明,胰岛素可以口服给药,与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相似的血糖控制效果。这一突破性研究近日发表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口服胰岛素的优势与挑战相较于皮下注射胰
首次让人胰腺中的α细胞和γ细胞产生和分泌胰岛素
2019年2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生物学教科书告诉我们,成体细胞类型在分化时获得的身份保持固定不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UNIGE)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诱导产生非胰岛素(non-insulin,除胰岛素之外的激素)的人胰腺细胞在改变它们的功能后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产生胰岛素,证实人类细胞的适应能力比以前认为的要大得多。而且,这种可塑性并不是人体胰腺细胞所独有的。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刻画个体疼痛敏感性的神经指标
疼痛,是一件自然演化赠予人们的最宝贵却无人想要的礼物。没有它,人们就失去了最重要的防身利器,极可能在童年就不幸夭折[1];有了它,人们就面临着潜在的无尽痛楚,甚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可能性被慢性疼痛长期折磨[2]。虽然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疼痛,但有些人似乎完全不怕疼,“刮骨疗毒”也纹丝不动,而有些人则对疼痛极度敏感,针刚碰到皮肤就痛得直跳。除了日常观察以外,众多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不同个体对疼痛的敏
MIT大牛带来口服胰岛素新方法
1922年,一名位于多伦多的14岁小男孩首次接受了胰岛素注射。这掀开了人类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序幕。同年,科学家们开始测试各种胰岛素的口服配方,希望能让糖尿病患者告别每日的频繁注射。他们失败了。近100年来,无论科学家们如何努力,都没有将口服胰岛素的设想变为现实。这就很容易解释,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为什么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由麻省理工学院(MIT)Koch癌症研
首款可交互操作胰岛素泵获FDA批准上市 可定制个性化治疗
日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Tandem Diabetes Care公司t:slim X2胰岛素泵的上市许可,用于为患有糖尿病的儿童和成人提供皮下胰岛素注射。这也是首款具有可交互操作技术的胰岛素泵获得批准。在美国,有近10%的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该类患者使用胰岛素调节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的能力遭到破坏。而这款新型胰岛素泵被称为备用控制器启用(ACE)输液泵,或ACE胰岛素泵
在胃部中释放胰岛素的药物胶囊有望取代传统的药物注射
2019年2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用于递送口服型胰岛素的药物胶囊,从而有可能取代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必须对自己进行的胰岛素注射。这种药物胶囊大概有蓝莓那么大,内含一根由压缩胰岛素制成的小针。在这种药物胶囊到达胃部后,通过这根小针进行胰岛素注射。在动物试验中,他们证实他们能够递送足够多的胰岛素,由此降低下来的血糖
Nat Cell Biol: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能产生胰岛素的功能性细胞
2019年2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将人类干细胞转化成为成熟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这或许有望帮助开发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型疗法。图片来源:Hebrok Lab/UCSF替换1型糖尿病患者机体中缺失的细胞一直以来都是再生医学研究的目标,但截止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并不清楚
强生Erleada治疗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III期临床获成功
2019年1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医药巨头强生(JNJ)近日宣布,评估Erleada(apalutamide)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治疗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的III期临床研究TITAN揭盲。TITAN是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在新诊断的mCSPC患者中开展,无论其预后风险、疾病量、之前使用多西他赛治疗或局部疾病治疗。研究中,超过1050例患者随机
糖尿病用药盘点及肠促胰岛素联合疗法新突破
糖尿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Ⅰ型糖尿病,过去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它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必须要依靠胰岛素的治疗,否则会出现生命危险;第二类是Ⅱ型糖尿病,又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种类型的糖尿病,起病比较隐秘和缓慢,可以用口服降糖药来控制,也可以用胰岛素治疗;第三种类型就是妊娠糖尿病,这是一种妊娠期间发生或者发现的糖尿病,这
CRISPR技术可以这样使用:恢复肺癌患者化疗敏感性
肺癌是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4以上,并且死亡人数比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总和还要多。在临床治疗上,化疗仍然是肺癌的关键治疗选择。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肿瘤会变得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有研究发现,肺癌耐药性的发生与不同基因的上调有关,这些基因参与将药物从细胞中转运出去或使药物失活,或是起到指导基因转录的作用。这些基因中,最重要的一种基因是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