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邱志刚等发现纳米材料可促进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转移
中国科技网讯 记者今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获悉,一种名叫氧化铝的纳米材料因能吸附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而被不断应用于水源的净化处理。这种纳米材料可显著促进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转移。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以《纳米氧化铝促进质粒介导的多重耐药基因跨种属水平转移》为题刊发了他们的科学论文,并重点介绍了这项科学研究,这项科学发现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Res:胡玉欣等发现植物离体再生中愈伤形成的关键因子
4月17日,《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的成果。研究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发现了4个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转录因子是生长素诱导愈伤形成的关键因子。这些转录因子位于生长素信号通路中ARFs (Auxin Response Factors)的下游,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上异位高表达。
远藤与华生就Lidoderm专利侵权诉讼达成和解协议
2012年5月29日,远藤(Endo Health Solutions Inc)与华生(Watson Pharmaceuticals Inc)周二宣布,有关远藤最畅销产品Lidoderm疼痛贴片(5%利多卡因贴剂)遭华生仿制的专利侵权诉讼,已达成和解协议。 作为和解协议的一部分,华生同意,在2013年9月15日之前将不起售仿制药,同时将支付药物前期销售额25%的特许权使用费。
Res:胡向阳等解析马齿苋耐高温高湿机制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是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因其生命力极强,具有很强的耐干旱、高温、营养贫瘠等能力,又有“长寿菜”之称。研究马齿苋抗逆的内在机制,探索马齿苋响应逆境的调控方式,为作物作良与种质创新提供了新的素材。植物蛋白组学方法为植物逆境生理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快捷而有效的方式,为全面解析植物响应逆境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可能。
:胡立宏等研究罗汉果降血糖机制获进展
罗汉果是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产于广西,主治肺热痰火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胃炎、便秘等。罗汉果富含三萜类成分罗汉果皂苷,因其甜度高、热量底而作为甜味剂被广泛使用,尤其是作为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代用糖。许多研究表明,罗汉果皂苷能提高葡萄糖和脂肪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但罗汉果降血糖作用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
胡国宏:若成功阻断肿瘤转移,可治九成癌症患者
肿瘤不可怕,转移才可怕。如何防止肿瘤转移依然是世界医学难题之一。 胡国宏研究员是肿瘤转移研究方面的专家,也是健康科学研究所肿瘤转移研究组组长。同时,他也是第三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上最年轻的演讲嘉宾。
Plant Physiol:胡向阳等揭示植物响应AHL信号刺激的内在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ant Physiology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N-3-Oxo-Decanoyl-l-Homoserine-Lactone Activates Auxin-Induced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via Hydrogen Peroxide- and Nitric Oxide-Dependent Cyclic
Front.Genet:胡松年等小鼠组织新转录本鉴定研究获进展
近日,相关成果论文在Frontiers in Genetic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胡松年项目组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利用新一代测序数据,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小鼠的几个组织中发现了几千个新的转录本。该研究成果的完成拓宽了转录组数据分析的思路,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小鼠的转录组组成,并进一步补充了其基因组的注释。
The Plant Cell:胡晗华等硅藻油脂积累机制研究获进展
硅藻是藻类中的一个重要类群,作为主要的初级生产者,约占全球初级生产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整个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与多数藻类不同,硅藻同化产物主要是油或金藻多糖,其中油份以油滴状态贮存在细胞中,含量可占40~60%,因而被认为是最为合适的生物柴油原料之一。然而,目前其油脂积累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ESPR:李志安等发现硅酸盐钝化剂有效降低蔬菜吸收重金属镉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物排放、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等,我国菜地土壤镉(Cd)含量超标的问题较为突出。镉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强,很容易被根吸收且部分被运输到地上部,而蔬菜特别是叶菜对镉有很强的吸收积累能力,导致其镉含量超标问题非常突出,并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降低蔬菜可食部分镉含量以降低镉的食物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