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科大等研究真核生物转运机理获进展

近日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展开合作,在新研究中首次发现酵母SNARE蛋白Vti1采用了与哺乳动物完全不同的结合位点与接头蛋白Ent3相结合,这一发现为真核生物囊泡转运过程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6日出版的国际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2012-11-18

靶向性抗癌药物开发利器——药物偶联系统(EDCs)

(胞外药物偶联系统(EDCs)由3部分构成:特异靶向病变细胞的组分、药物、偶联剂。这与抗体-药物偶联系统(ADCs)类似,但EDCs无需药物的解离,也无需细胞对药物的内化,而这正是ADCs的主要缺陷。

2012-03-03

Nat Rev Neurosci:X标记的胞吐点 预示融合模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海马中的快速刺激性突触在突触传导期间使用了胞外分泌的两种模式:全衰竭的融合(FCF),以及一种不完全的囊泡融合形式,被称为“吻与跑”(K&R)。Park等人如今指出,一个囊泡在融合之前在激活区度过的时间,以及融合影响的位点无论囊泡是否经历了FCF或K&R。

2012-11-18

PTRB: 影响神经细胞功能的

近日研究发现,微小囊泡中含有保护性物质,显然,其在神经元的功能上传送神经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10-11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的金纳米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2013-12-29

Plant Cell:龚继明等揭示钙信号感受及植物抗旱新机制

植物学权威期刊Plant Cell近日在线发表了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离子组学研究组题为“Arabidopsis histone methylase CAU1/PRMT5/SKB1 acts as an epigenetic suppressor of the calcium signaling gene CAS to mediate stomatal closure in response

20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