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在胚胎中,造血干细胞为何不产生淋巴细胞?
2018年1月23日/生物谷BIOON/---造血干细胞(HSC)一直被认为是所有血细胞的祖先。在我们出生后,这些多能性干细胞产生了我们的所有血细胞谱系:淋巴系细胞(lymphoid cell)、髓系细胞(myeloid)和红系细胞(erythroid cell)。血液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追踪HSC在胚胎中的出现,以便希望在实验室中重建这个过程,从而提供一种治疗性血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图片来
新方法能将成体细胞转化为类祖细胞
一种被称为中断再编程的改良版诱导多能干(ips)细胞方法,或能高度控制、更安全、更有效地将成体细胞转化为祖细胞样细胞。正如近日在《干细胞通讯》杂志上所展示的那样,加拿大研究人员将成年小鼠的呼吸道细胞转化成大量的、纯粹的诱导祖细胞样(iPL)细胞,这些细胞保留了其父母细胞谱系的残留记忆,因此专门产生成熟的呼吸道细胞。此外,这些细胞还具有治疗囊胞性纤维症小鼠的潜力。“再生医学的一个主要障碍是缺乏合适的
Stem Cell Rep:科学家利用干扰重编程技术成功将成体细胞转化成为祖细胞样细胞
2017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种名为干扰重编程(interrupted reprogramming)的修饰化iPS方法能够进行一种高度可控、更加安全且具有成本效益的策略来通过成体细胞产生祖细胞样的细胞,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成功将成年小鼠的呼吸道细胞(Club细胞)转化成为大量纯化的诱导祖细胞样细胞(i
多能干细胞遗传物质稳定性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萍课题组在多能干细胞遗传物质稳定性调控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have increased capacity for replication fork restart driven by the specific Filia-Floped protein complex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干细胞平台有助深入认识人类胚胎早期发育
人胚胎干细胞形成自我组装的空间结构。图片来自Nature Methods, doi:10.1038/nmeth.3016。2017年10月29日/生物谷BIOON/---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平台而能够在实验室中研究人体发育的早期阶段,从而揭示出在此之前仅在子宫中发生的关键生物学过程[1]。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加拿大的首创,它能够让人胚胎干细胞自我组装成一种具有胚胎样特征的结构,
科学家发现大鼠干细胞多能性调控新规律
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具有多潜能分化能力,能够分化形成各种类型和功能的细胞,因而在发育生物学研究和再生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四倍体补偿实验让ESCs和iPSCs独立发育成健康的个体,是评估细胞多能性的最严格的标准,迄今只有小鼠的ESCs和ipsCs具有这种能力,其它物种的干细胞是否具有最高等级的多能性仍然未知。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组
FASEB J: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开发出人工程心脏组织
图片来自FASEB Journal, doi:10.1096/fj.13-228007。2017年10月27日/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有可能开发出人心脏的组织模型。其他器官的组织模型都已存在,但是对于人心脏而言,这一直很难实现。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人胚胎干细胞培养出的工程心脏组织具有显著类似于人心肌的肌肉。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FASEB Journa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d
构建出潜能性比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更强的干细胞系
图片来自CC0 Public Domain。2017年10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首次在小鼠中构建出潜能扩展性干细胞(Expanded Potential Stem Cells, EPSC),它们比当前的干细胞系具有更大的发育潜力。这些干细胞具有发育中的胚胎内的最初细胞的特征,而且能够发育成任何一种细胞类型。相关研究结果于2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向胚胎转变中功能枢纽研究取得进展
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成熟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母源RNA和蛋白质,这些母源RNA和蛋白质在合子基因组激活前调控卵母细胞向胚胎转变(oocyte-to-embryo transition)过程,即早期胚胎发育的母源调控。受研究材料和方法的限制,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母源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相对滞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磊研究组长期从事相关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
Nature:构建出一种可逆的突变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生物库
图片来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4027。2017年10月14日/生物谷BIOON/---基因筛选已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生物学过程和疾病机制的理解。近期的技术进步扩大了在筛选之前破坏一种细胞群体中的基因功能的方法:从化学诱变、插入突变到RNA干扰(RNAi)和近期的CRISPR介导的基因组编辑。然而,RNAi和CRISPR介导的基因组编辑经常面临着效率低下和脱靶效应。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