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子刊: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碱基编辑修复人胚胎中的致病性基因突变

2018年8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改进形式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来修复活的人胚胎中的遗传缺陷。在近期发表Molecular Therapy期刊上的标题为“Correction of the Marfan Syndrome Pathogenic FBN1 Mutatio

2018-08-30

科学家发现快速利用干细胞培养脑细胞新方法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从人类多能干细胞中提取星形胶质细胞进展缓慢且效率低下。近日,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可以将胚胎干细胞中提取星形胶质细胞所需的时间从数月减少到两周,为研究人类星形胶质细胞在健康和疾病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项研究以题为“Rapid and ef

2018-08-24

Carl June团队最新研究:CAR-T细胞离体培养时间缩短至三天,抗肿瘤活性更强大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四届)CAR-T&TCR-T研讨会现如今,嵌合抗原受体(CAR)介导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治疗的已经成功突出了靶向特定肿瘤抗原的细胞毒性T细胞疗法的潜力,而CAR-T细胞疗法的有效性取决于过继转移后T细胞的植入和持久性。CAR-T大牛(从左至右):Bruce  Levine, Stephan Grupp, Carl June, Joseph

2018-08-21

Nature再次关注:CRISPR能否修复人类胚胎中的基因突变?

  2017年,来自于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Shoukhrat Mitalipov团队在《Nature》上发文,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修复人类胚胎中的一种致病突变。这一由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的科学家们合力完成的研究有望证明人类能够安全、有效地纠正遗传性疾病的缺陷基因。虽然这些被修改过的胚胎并未被允许继续发育,更谈不上移植入母体子宫,但是这一研究依然是一个里程碑。

2018-08-13

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系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

2018年8月12日/生物谷BIOON/---细胞系是癌症研究的支柱。这些细胞群体,通常是从患者的肿瘤样本中收集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的,可在体外无限制地生长,从而能够用于从基础遗传研究到药物发现的一切应用中。不过,虽然科学家们认为即便单个细胞系持续地生长和分裂,它们仍然保持遗传上的一致性,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布罗德研究员、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和霍华

2018-08-12

Nature:对人胚胎进行CRISPR/Cas9基因编辑会导致大片段DNA缺失

2018年8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南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研究所、拉筹伯大学、新加坡-麻省理工技术研究联盟和美国天普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实现胚胎基因编辑潜在益处的一个重大障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8月9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Large deletions induced by Cas9 cleavage”。论文通信作者为阿德

2018-08-10

利用CRISPR/Cas9成功地修复人胚胎中的基因突变?多篇Nature论文针锋相对

2018年8月12日/生物谷BIOON/---去年,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Shoukhrat Mitalipov及其团队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1],声称已通过基因手段对胚胎中的基因突变进行修复,如今在Nature期刊上又发表一篇论文[2],为这种成功修复提供更多的证据。与此同时,另外两个研究团队在同一期刊上发表论文对这种新证据提出质疑。去年,Mitalipov团队在一篇论文[1]中

2018-08-12

胚胎首次细胞分裂研究获“改变教科书”发现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在哺乳动物胚胎的首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只有一个纺锤体负责将胚胎染色体分配到两个细胞中。但欧洲研究人员利用小鼠开展的最新实验观察发现,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有两个纺锤体,分别负责来自父亲和母亲的染色体。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说,最新发现意味着在胚胎首次细胞分裂过程中,父母的基因信息分别保存。研究人员强调,这是“改变教科书”的研究结果

2018-08-03

基于微流控细胞共培养技术的仿生心肌炎症损伤模型的构建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屠鹏飞、姜勇教授团队在Analytical Chemistry 发表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心肌炎症损伤模型的新成果。第一作者为艾晓妮博士,该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支持。该研究首次以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为切入点,利用仿生微流控芯片技术构建巨噬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共培养体系,操控多细胞实现高时

2018-07-20

细胞培养基中的病毒污染风险控制

Anika Manzke与Birte Kleindienst一种新型病毒截留膜可用于过滤化学限定细胞培养基,从而降低病毒污染风险。Image courtesy of Sartorius Stedim Biotech图片由Sartorius Stedim Biotech提供Anika Manzke是病毒清除产品经理,Birte Kleindienst是病毒清除产品初级经理,二人均供职于Sartori

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