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分节时钟的时间延迟同步振荡调节着胚胎发育
2020年1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和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小鼠细胞中利用一种新的活体成像(live-imaging)技术发现一个特定的时钟基因,即Hes7,会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内振荡,从而产生脊椎动物中的脊椎骨(vertebrae)、脊柱和枕骨。这一发现揭示了细胞内的通讯在正常发育中如何受到控制和定时,以及涉
科学家们在培养皿中成功培育出人类免疫细胞!
2020年1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未来有一天,科学家们或许有望利用患者自身的皮肤细胞来产生新的细胞用于癌症免疫疗法或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干预措施,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实现了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在培养皿中成功培育出了人类免疫细胞。图片来源:Murdoch C
研究揭示胚胎背腹轴发育稳定性的奥秘
动物胚胎如何由一个均一的卵裂球发育为具有头尾、背腹和左右等不对称特征的胚胎,即胚胎前后、背腹和左右体轴的建立,是发育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纪念创刊125周年,Science杂志于2005年7月提出了125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上述胚胎不对称性建立的机制,即属于其中的科学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强研究组近年来在脊椎动物胚
高效上游细胞培养工艺发展趋势
随着一次性技术在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制药公司已经开始探索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下一代生产方式。本次网络讲堂将针高效强化工艺,连续工艺的应用趋势进行讨论,结合默克在高密度种子制备以及高密度灌流技术方面应用方案,探讨如何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厂房利用率,提高上游生产力。
研究揭示胚胎神经发生与成体神经发生差异性调控新机制
神经发生是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新生神经元的过程,对哺乳动物大脑的正确发育及功能连接建成至关重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室管膜区域的神经上皮细胞通过对称分裂扩增祖细胞库,当神经上皮增厚至假复层室壁时,神经上皮细胞转化为放射状胶质细胞,即胚胎神经干细胞(eNSCs),后者直接产生神经元,或经中间前体细胞间接产生神经元。与此同时,一部分的eNSCs开始缓慢增殖并存留
对试管婴儿胚胎进行非整倍体植入前基因检测或并不能改善健康婴儿出生的机会
2019年12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正在进行试管婴儿(IVF),你可能会进行一项检查,即胚胎染色体的检查。用于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的植入前基因检测(PGT-A,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y)是一种附加的测试,其能帮助选择携带正确染色体的胚胎,IVF诊所所推广的这种方法
研究揭示人类精子和胚胎特有的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研究染色体三维结构在人类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和调控分子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胚胎发育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人类个体发育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经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一个含有上百种细胞类型、多种器官的复杂有机体,但人类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细胞核中的
研究发现六亿年前的胚胎发育机制
动物(特指后生动物,即包括最简单的海绵动物到最复杂的脊椎动物在内的所有多细胞动物)无疑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作为动物界的成员,人们对动物究竟是何时并如何起源的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演化生物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现代动物界包括三十多个动物门类,已有研究表明它们拥有一个距今大约7亿多年的共同祖先。这一共同祖先由多细胞组成,而且细胞有功能分化,它是由更古老的单细胞祖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和山大合作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F蛋白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拓扑相关结构域(TAD结构)有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
协作共筑临床研发生态圈,礼来“学到”临床研究人才培养项目一周年硕果累累
2019年12月6日,礼来中国在其“学到”临床研究人才培养项目一周年庆典仪式上表示,未来将全面布局在中国的临床研究人才发展规划,通过集结更多合作伙伴的力量,进一步发力临床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夯实临床研究发展的基石,以精良的人才储备迎接中国临床研究新时代的到来。 庆典仪式 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药物发展和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博士在庆典上表示:“礼来始终积极助力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