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中枢细胞外囊泡递载circSCMH1促进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脑卒中动物模型功能修复研究获进展
脑卒中是中国人群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85%。目前对于缺血脑卒中疾病的病理及修复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乏脑卒中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有效药物。日前,东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姚红红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红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中获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细胞外囊泡
研究揭示人胚胎干细胞衍生心血管前体细胞胞外囊泡的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5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肿瘤与微环境重点实验室杨黄恬研究组题为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Cardiovascular Progenitor Cells Prom
Nature Communications:微流控设备捕获脑肿瘤脱落的细胞外囊泡
精确的癌症治疗依靠获得有关肿瘤的分子信息来指导有效的治疗决策。由于脑肿瘤的针头活检是侵入性的且困难的,因此生物工程师已经开发了捕获脑肿瘤释放的细胞外囊泡(EV)的微技术。囊泡携带突变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样品,引起恶性肿瘤,研究人员希望对其进行分析以优化治疗方法。尽管它们携带大量信息,但来自肿瘤的电动汽车是非常小的颗粒,由脂质制成,并且相对罕见。因此
特定细菌释放的胞外囊泡结构或能降低HIV的扩散
2019年12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栖息在阴道中的特定细菌或会释放纳米级别的囊泡来保护机体有效抵御HIV的感染。图片来源:NIH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一类泡状的颗
探究分泌和摄取用于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和其他胞外囊泡
2019年1月23日/生物谷BIOON/---尽管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描述了在哺乳动物组织或液体中,有囊泡在细胞周围存在,但是直到2011年才提出通用术语“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来定义所有的由脂质双层包围的胞外结构,如图1所示。在1980年代,人们描述了EV可以通过质膜向外出芽或通过细胞内内吞运输途径形成,其中这种途径涉及多泡晚期内吞区室---也
UBL3影响蛋白质向小型胞外囊泡转化
外泌体是一种小型胞外囊泡(sEVs),来自于多泡体(MVBs),通过运输蛋白质、mRNA和miRNA介导细胞间的通信。然而,哪类蛋白质被归为sEVs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在这里,作者报道了泛素样3(UBL3)膜锚定的Ub折叠蛋白MUB作为翻译后修饰因子PTM调节蛋白向胞外囊泡转化。作者发现UBL3的修饰对于将UBL3归类到MVBs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作者还发现从UBL3缺失型小鼠样本
Cell Rep:癌细胞通过微小囊泡选择性地输出多种类型的长链RNA
2018年11月3日/生物谷BIOON/---众所周知,包括癌细胞在内的许多细胞以微小囊泡的形式分泌不同的蛋白和短链RNA,比如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这些微小囊泡随后进入其他的细胞中,并在它们的内部移动。这可能是细胞间通信的一种形式。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范德堡大学的James G. Patton博士及其同事们研究
揭示癌细胞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新机制---从远处释放携带PD-L1的外泌体
2018年8月9日/生物谷BIOON/---癌细胞并不仅仅是一群生长失去控制的细胞;为了自身的生存,它们积极地参与与免疫系统之间的斗争。能够逃避免疫系统检测是癌症的一种特征。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释放生物“无人机”---在血液中循环的被称作外泌体(exosome)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携带着PD-L1蛋白,这种蛋白导致T细胞在到达肿瘤并进行战斗之前精疲力竭---
Science子刊:胞外囊泡中的PL-L1或可有助胶质母细胞瘤逃避免疫疗法
2018年3月18日/生物谷BIOON/---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通常也是致命性的脑癌类型。它对治疗产生抵抗性的部分原因是它能够快速地对常规治疗和靶向治疗产生抵抗性。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着由胶质母细胞瘤释放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中的物质可能协助这种肿瘤让免疫检查点失去功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3月7日的Science
Nat Biomed Engine:利用纳米囊泡装饰干细胞有望改善心脏修复的靶向性疗法
2018年2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心脏干细胞疗法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是一种极具前途的治疗手段,其能够指导细胞进入到损伤部位并让其停留,但如今在治疗心脏病方面科学家们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动物模型进行了一项初步研究,他们发现,利用血小板纳米囊泡来装饰心脏干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