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揭示地膜残留短期微生物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开展了地膜残留短期影响与生物降解研究,揭示了棉田地膜微塑料残留在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功能的影响规律,挖掘出一些具有潜在地膜微塑料降解功能的细菌,为陆地土壤中微塑料残留的安全性评估和农业面源污染降解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
Cell:科学家发现微生物群重塑肿瘤微环境的新机制
近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可通过影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重塑肿瘤微环境。该研究在《Cell》上发表,题为:Microbiota triggers STING-type IFN-dependent monocyte reprogramming of the tum
保护性耕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网络及装配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东北黑土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传统农业耕作模式,导致土壤侵蚀、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养分和水分库容变小,土壤退化问题严重。近年来,以减少耕作频率及秸秆还田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被广泛应用,保护性耕作通过增加外源有机物输入、减少土壤扰动,有效降低了土壤侵蚀强度,促进了土壤有机
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学研究取得进展
相对于大型动植物和水生微生物,陆生微生物的化学计量学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种水平的化学计量学研究更少,原因在于生物量的难于获得。陆生微生物化学计量学特征是否具有典型的地理变异?驱动这些变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哪些?陆生微生物化学计量学特征是否遵循高等植物的“限制性元素稳定学说”?这些科学问题引起了微生物生态学家的关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系统
Cell Metab: 肠道微生物组的恢复可改善急慢性肾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益生菌 L. 通过恢复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肠道微生物群和烟酰胺代谢,减轻生态失调从而减少肾脏炎症。这些发现揭示了益生菌治疗人类肾脏疾病的潜在机制。
Gastroenterology:揭示机体免疫缺陷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组成和功能的分子机制
来自丹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研究来分析免疫缺陷的选择性IgA缺陷患者机体的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组)组成。结果发现,IgA缺陷患者机体中大肠杆菌的发生率要高很多,而且还存在多种肠道因子与炎性和致病性过程有关。
南极红雪与绿雪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全球变暖导致雪藻在南北极快速扩张,显着降低冰雪反照率,进一步加速冰雪消融。雪藻种类不同,可使雪的颜色呈现红色或绿色,称为红雪或绿雪。研究发现,红、绿雪中的藻类分别为产生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自养型绿藻微生物,绿雪较常见于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附近,红雪常见于远离动物栖息地的海岸带。对于不同颜色雪藻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异养微生物(细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