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Science:开发出一种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方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聂金福、副研究员洪波生物信息学研究团队、研究员王宏志课题组和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赵大海团队合作,在肿瘤早筛领域取得进展,开发出基于血液cfDNA甲基化的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Cancer Science上。肺癌的早期发现是提高肺癌病人生存期的关键。早期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下调A20促进肺腺癌免疫逃逸
炎症是众所周知的肺部肿瘤发生的驱动因素。肿瘤细胞逃避严格的体内平衡控制的一种策略是通过减少强大的抗炎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的表达,也就是众所周知的A20。在肺癌患者和小鼠模型中,作者观察到肿瘤细胞A20的固有缺失显著促进了肺癌的发生,并与CD8+T细胞介导的免疫监视减少有关。在小鼠中,作者观察到这种效应完全依赖于细胞对干扰素- (IF
Nat Immunol:腺病毒载体疫苗或能重编程肺成纤维细胞生境 从而支持保护性膨胀记忆CD8+ T细胞的功能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能产生持续性抗原的病原体和疫苗能够产生扩大的效应记忆CD8+ T细胞池,这种现象被称为“记忆膨胀”(memory inflation),尽管研究人员已经描述了膨胀记忆CD8+ T细胞的特性,但负责维持这类细胞功能的特定细胞类型和组织因子仍然难以确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Immunology
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4大死亡原因,川渝探索慢阻肺防治模式
当前,慢阻肺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死亡原因。其中,川渝地区慢阻肺问题较突出,发病率常年位居全国前列。更严峻的是,我国公众对慢阻肺疾病的知晓率和认知程度仍较低。2014-2015年对我国大于等于40岁人群的调查显示,慢阻肺疾病名称的知晓率为9.2%,肺功能检查的知晓率为3.6%,慢阻肺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仅为5.8%。慢阻肺的病程较长,需要医生和药师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人员成功研发肺癌类器官快速药敏检测芯片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院士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刘鹏研究员课题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晓芳副教授课题组合作类器官与芯片结合的研究新成果“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analyzed on a superhydrophobic microwell array for predicting drug response of lung c
长庚大学:博莱替尼通过抑制Src家族激酶磷酸化和活性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和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在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博莱替尼(Bletinib(3,3’-dihydroxy-2’,6’-bis(p-hydroxybenzyl)-5-methoxybibenzyl),)是1983年首次从白头翁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联苄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有丝分裂活性。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价了博莱替尼对人中性粒细胞炎症和脂多糖(
全球首个治疗慢阻肺的肺干细胞新药IND获批,即将启动II期临床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官网公布消息,吉美瑞生(开曼)旗下子公司仙荷医学研发的REGEND001细胞自体回输制剂,于2021年6月4日获得药监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批件号:CXSL2100091),用于开展针对肺弥散功能障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试验。该临床试验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设计,属于传统意义上临床II/III期
Small:提出构建超高通量悬浮芯片的新策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古宏晨-徐宏研究团队在新型超高通量悬浮芯片的设计构建及用于单反应多指标生物检测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Precisely Encoded Barcodes through the Structure-Fluorescence Combinational Strategy: A Flexibl
东北地理所成功研发“中科豆芯”系列大豆液相育种芯片
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等原因,导致我国大豆供给严重不足,同时大豆育种技术的落后也制约了我国大豆的生产效益。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团队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了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平台,研发了大豆育种加速技术、基因型快速鉴定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大豆芯片研发周期长、使用成本高、无法大规模在实际育种中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