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SMURF2促进泛素介导的ID2降解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肺癌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所提高,但中国的发病率增加了12.16%。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调查基于生物标记物的诊断、治疗和药物开发。
Nat Cell Biol:揭示特殊基因KDM6A在人类小细胞肺癌亚型可塑性的表观遗传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制造出了一种特殊的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其要么能表达KDM6A (KDM6A-WT)要么能表现为KDM6A的失活。
《自然·医学》:一次液体活检,“算准”免疫治疗!ctDNA检测可超前并精准预测肺癌免疫治疗效果
研究者们使用验证集以及其它临床研究来源数据(OAK研究),评估了C3D1-ctDNA分析模型的区分准确度,发现高危患者的死亡风险远高于低危患者(HR=3.28),中位OS也分别为7.3个月和25.2个
NRCO权威综述: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正高歌猛进,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机遇这篇文章说清楚了!
从上面的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可手术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的“大厦”还远未建成,天空飘着各种各样颜色的云,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数据,还需要先进的检测手段、常态化多学科会诊和药物可及性等
《细胞》子刊:不吸烟为何会得肺癌?华西团队揭示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肺腺癌免疫微环境差异
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癌细胞和免疫细胞多样性的深入认识,以及在单细胞层面上,不吸烟者的肺腺癌和吸烟者的肺腺癌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上的差异。
JCO:新型血液检测技术或有望预测人群的肺癌死亡风险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血液的检测技术,当与个性化的风险模型结合时或能有效预测个体因肺癌发生死亡的风险。
Nature Medicine:吴一龙/周清/李扬秋团队首次报道肺癌罕见基因变异的创新性临床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该研究是首个在同一时间段内入组、但又是非直接比较的、能够全面显示一个药物在同一个靶点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也和不接受精准靶点治疗的人群有了间接的比。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万军虎教授、刘红春团队综述了液体活检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前景:现状、挑战和展望
肺癌是世界上最致命、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根据组织病理学,肺癌在临床上通常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癌症(SCLC)。许多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继发性耐药性。
勃林格殷格翰小细胞肺癌新药DLL3/CD3双抗临床试验在华正式获批!
2023年7月24日,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旗下 BI 764532(DLL3/CD3双抗) 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临床试验批准
《柳叶刀》:惠及肺癌“弱势患者”!IPSOS研究支持免疫单药一线治疗更广阔的应用
IPSOS研究是多年来首个证实免疫治疗用于不适合含铂双药化疗患者,可改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这也能让临床医生们在用药时更加心中有数,不再因为患者的特殊状况裹足不前。当然了,具体情况具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