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科学家发现肝脏受体蛋白对个体怀孕必不可少
2013年7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蒙特利尔大学研究者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维持肝脏功能的一种蛋白质在小鼠怀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其在人类的月经周期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
发现前列环素受体调控肝脏糖异生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余鹰组的研究论文I prostanoid receptor-mediated inflammatory pathway promotes hepatic gluconeogene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中科院培育转基因鱼可标示肝脏全程发育
脊椎动物的器官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看到的发育过程。然而,依赖于转基因技术发展起来的细胞命运追踪和组织特异呈像技术,就像黑暗中的灯光,可以照亮器官发现难以观察到的细节。就肝脏器官发育研究来说,本世纪以来虽已获得过几个标示肝脏发育的转基因斑马鱼品系,但迄今还没有报道过能标示肝脏全程发育特别是前期发育的转基因鱼。
Hepatology: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来筛查药物的肝脏毒性
近日,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FOXA2及HNF1α转导到人多功能干细胞后,得到了具有代谢功能的肝细胞。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30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 由人胚胎干细胞(hESCs)以及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hiPSCs)分化而来的肝细胞样细胞能够作为一种工具,在药物开发的早期,有效的用于筛查药物的肝脏毒性。
CMAJ:传统抗生素服用或引发老年人肝脏损伤风险
2012年8月16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表示,抗生素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和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应当进行有效地监管控制,因为服用这两种抗生素对老年人有潜在的肝损伤风险。 相比使用抗生素克拉霉素,这些抗生素带来的肝损伤风险是前者的两倍。肝脏损伤包括中毒性肝病、肝炎、肝坏死或者未指明的急性肝衰竭。
JBC:研究发现HCV损害肝脏的线索
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的触发机制——该机制揭示这种严重的和可能致命的病毒怎样开始损害肝脏。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这项研究可以给科学家指明今后病毒治疗的发展方向。 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早期阶段,研究人员发现,该病毒结合到肝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激活PI3K和AKT,这两种蛋白质控制细胞生长和代谢,使得HCV进入肝细胞。
Nature:科学家利用老鼠大脑培育出肝脏组织
科学家用实验培育出一个小肝脏。这对那些急需移植肝脏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这项技术有朝一日可能用于修补不健全和受损的器官,解除等候移植的烦恼,有些病人甚至到死也没有等来供体。这个人造组织还可能用于试验新药,防止“象人”药物试验等不幸事件的发生。用同样的技术还可能培育出新的肾脏、肺和胰腺等。
Nature:全球诞生首例立体肝脏 干细胞研究再现突破
对于再生医疗的探索再现新进展。日本媒体4日报道称,该国横滨市立大学教授谷口英树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成功制出能在老鼠体内发挥功能的小肝脏,为世界首例用iPS细胞培养的立体肝脏。这对以iPS等为主体的干细胞研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成果被刊登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上,在此之前,现有的研究水平已经能够用iPS细胞培养出肝细胞,但难以制出可在人体内发挥功能的立体结构肝脏。
Nature:肝脏中的代谢平衡
最新证据表明,肝脏代谢基因的白昼和/节律调控在维持代谢平衡中起一个关键作用,但系统能量基底平衡的肝脏调控的分子基础仍不清楚。尤其是,肝脏中的脂肪生成是怎样与周围组织的能量需求相协调的仍不清楚。 这项研究显示,核激素受体PPARδ调控肝脏中从头开始的脂肪生成,并通过循环脂质协调肌肉对脂肪的使用。高脂肪食物减少这种血清脂质的有节奏生成,而对db/db糖尿病小鼠喂食高脂肪食物则能改善代谢平衡。
Stem Cell Rep:新型技术可生产肝脏和胰腺的干细胞
2013年11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tem 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方法来为人类的肝脏和胰腺产生源源不断干细胞,这种方法可以使得所有类型的细胞生长用以进行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