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CRISPR-Cas抗病毒防御系统抑制mRNA翻译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生化和结构研究,描述了一个名为Cami1的新型效应蛋白家族的特征。他们发现当称为噬菌体的细菌病毒攻击细菌时,CRISPR-Cas
研究揭示翻译调控型T-box核糖开关折叠与tRNA识别耦联的结构与动态机制
利用基于非天然碱基系统的位点特异性正交荧光标记策略,研究人员在T-box核糖开关适配体结构域上选择了七对标记位点,构建了一个密集的标记网络
Nature:新研究发现下游RNA发夹能够协调mRNA翻译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领导的研究人员发现RNA发夹导致mRNA翻译中的情形依赖性交通堵塞,导致上游起始密码子(upstream start codon, uAUG)的翻译增加。他们首先描述
研究报道酚酸类化感物质通过促进相变抑制翻译从而调控物种间竞争的新机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向环境释放一系列的代谢产物,从而引起植物间相互排斥或促进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
Nature:董欣年/项耶子揭示动态调控翻译起始的新元件
该团队结合了高分辨率的翻译组学和结构组学技术,首次揭示了植物免疫过程中,mRNA的结构变化动态调节了翻译起始密码子的选择,由此促进抗病相关的mRNA翻译效率提高,增强了植物的抗病性。
研究揭示相分离调控节律性蛋白翻译的分子机制
此项研究发现ATXN2和ATXN2L在细胞内发生相分离,且其相分离随昼夜节律振荡,阐释了其相分离形成的液滴随节律振荡并依序招募和富集一系列RNA相关的生物过程,并在振荡高峰期募集核糖体和特异RNA,
Nature子刊:线粒体转录和翻译是淋巴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这些结果确定了由线粒体转录因子A (TFAM)表达激活的线粒体高水平的转录和翻译是B细胞淋巴瘤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药物抑制线粒体的转录和翻译,从而抑制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是淋巴瘤的一个潜在的重要治疗靶
研究揭示线粒体翻译损伤通过激活线粒体UPR延长线虫寿命
真核生物有至少两套蛋白质合成系统,需用至少两套aaRS。通常情况下,两套核基因编码细胞质与线粒体aaRS。由一种基因编码两种aaRS的情况相对较少,且具体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Science:利用新方法破解药物诱导的蛋白翻译后修饰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研究药物诱导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