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构建出SARS-CoV-2编码容量图谱
2020年9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如今正在全球肆虐。目前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预防疫苗来对抗这种病毒。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SARS-CoV-2的人类疫苗,但大约有120种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SARS-CoV-2与另外两种密切相关的高致病性病毒SARS-CoV和 MER
编码同类雄性特征的神经机制研究获进展
9月21日,Neuron在线发表题为《特异性感知与攻击行为相关的同物种雄性信息的下丘脑神经元》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研究组完成。该研究利用钙信号记录、化学遗传操纵及脑片电生理等技术,解析下丘脑腹侧乳头体前核通过整合嗅觉信息,特异性地编码同
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种属特异性加工决定其功能差异
4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关于长非编码RNA的最新研究成果“Distinct processing of lncRNAs contributes to non-conserved functions in stem cells”。该研究首次发现长非编码RNA
AJP:关键非编码RNA分子促进皮肤癌恶化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图尔库大学、中心医院和西方癌症中心(FICAN West)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RNA分子PRECSIT,它参与调节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生长和侵袭过程。将来,PRECSIT可能会成为检测快速进展或扩散的鳞状细胞癌的新标志物,以及有可能成为新疗法的靶标。
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长非编码基因SLEAR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9,中国的患病率约为31-70/10万。一般认为SLE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均相关,其中遗传因素发挥重要作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共发现超过100个与SLE易感性相关的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s
研究揭示编码在转座子的新型CRISPR-Cas系统靶向DNA的作用机制
1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杨荟研究组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a Tn7-like transposase recruitment and DNA loading to CRISPR-Cas surveillance complex 的研究成果。
Science子刊:瘤内注射编码IL-7和IL-12的溶瘤病毒可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疗效
2020年1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溶瘤病毒是一种能够杀死癌细胞的病毒。近年来,随着癌症领域朝着基于生物和免疫的方法对抗癌症的方向发展,溶瘤病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是确定免疫疗法抗肿瘤有效性的关键指标。已有数据支持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激活和增殖在提高利用免疫疗法给实体肿瘤患者带来的治疗益处中的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
单链DNA编码“纳米”分子反应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光源科学中心物理生物学研究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发展了一种用单链DNA编码金纳米粒子的方法,并实现了动态“纳米”分子反应。该方法通过设计一条多嵌段的单链DNA序列,可以赋予金纳米粒子类似原子的离散价态和正交价键。这些“纳米”原子则可通过DNA分子反应组装成各向异性的“纳米”分子,并进而产生“纳米”分子
Science:对人类血细胞中的所有蛋白编码基因进行全基因组转录组分析
2019年12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临床和研究环境中,血液都是对人类进行分子分析的主要来源,并且是许多治疗策略的目标,这突显了需要对构成人类血液的细胞进行全面的分子图谱构建。人类蛋白质图谱计划(www.proteinatlas.org)是一个开放式数据库,旨在通过整合各种组学技术(包括基于抗体的成像)来绘制所有人类蛋白的图谱。以前,人类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