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发表蛋白质糖基化与人类重大疾病发生机制综述

  蛋白质糖基化是目前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发现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之一,该类修饰涉及聚糖与蛋白质分子的连接,是蛋白质分子正确折叠、维持稳定、参与互作和细胞黏附等活动所必需的。异常的糖基化修饰会导致多种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如白血病(leukemia)、胰腺功能障碍(pancreatic dysfunction)、阿尔茨海默病

2021-01-18

研究人员发表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关于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综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2021-01-08

研究发表长非编码RNA功能及调控机制综述论文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课题组等在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 regulation by long non-coding RNAs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的综述文章。该文章系统论述了长非编码RNA的生成、亚细胞定位、转录水平和

2021-01-01

研究人员发表“未来作物设计策略与挑战”观点综述文章

   粮食供给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粮食安全已成为人类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也是一部粮食生产的发展史。伴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耕地肥力减弱。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全球环境变化对未来粮食安全提出新挑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发起了应对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设立

2020-12-10

科研人员撰写植物虫媒病原抗性机制综述文章

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媒介昆虫(简称“虫媒”)通过刺吸和吸血等取食过程从感染宿主传播给健康宿主,引起虫媒疾病。多数虫媒病毒病至今缺乏像临床药物和疫苗等在内的有效控制手段,在人及动植物领域,对于新发突发虫媒病毒病均只能在暴发后采取被动控制措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虫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近现代植物病毒学家周家炽是我国第一个病毒研究室创始人,他早

2020-12-06

Science综述详解!利用计算分子物理学模拟蛋白行为,有助于遏制新冠疫情

2020年12月9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50年里,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蛋白的秘密生活---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与什么相互作用,让它们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什么,此外,取得新发现的速度正在加快。第一个三维蛋白结构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如今,蛋白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是一个全球大生物分子三维结构的信息库,拥有数十万种

2020-12-09

研究人员发表木质素与碳一原料协同利用研究综述文章

 木质素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体中的芳香族高聚物,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其降解和利用较为困难。有毒碳一副产物的产生是限制木质素高效利用的另一重要因素,然而,目前聚焦此问题的研究较少。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木质素与碳一原料协同利用的综述文章,提出整

2020-11-13

Cancer Cell综述文章解读!如何对CAR-T细胞工程化修饰开发新一代的癌症疗法?

2020年11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题为“Engineering CAR-T Cells for Next-Generation Cancer Therapy”的综述文章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论述了如何对CAR-T细胞进行工程化修饰以用作新一代的癌症疗法。经过工程化修饰能表达具

2020-11-18

肠道里的医学未来:《科学》综述调节肠道菌群的三种策略

 人体内有数以百万亿的微生物,它们大多数居于肠道,参与人体各系统重要的生理功能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和其他组织内微生物的微妙平衡被打破,与多种疾病状态有关,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甚至癌症。通过调控体内菌群来促进健康、消除疾病,也成为了近些年的研究热点。顶尖学术期刊《科学》近期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总结了目前来看富有治疗前景

2020-10-27

《科学》子刊深度综述: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前景如何?

 随着多款新冠候选疫苗的开发进入3期临床阶段,候选疫苗的安全性也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不少文章都提到,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效应可能成为新冠疫苗的潜在隐患。近日,一名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第二次感染时症状比首次感染更为严重,也让人猜测这会不会是ADE的作用。开发疫苗的研究人员对ADE效应也早已有所关注,并且将它作为考量疫苗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近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