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RNA二级结构测序新技术解析Dicer结合与切割底物的RNA结构基础
RNA结构是RNA的调控与功能的基础。过去科学家们使用X-ray晶体衍射、NMR、冷冻电镜等生物物理的手段,解析了许多RNA三维结构,揭示了RNA发挥不同功能的结构基础。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结合化学修饰与高通量测序开发了许多高通量探测全转录组RNA二级结构的技术,并应用于RNA结构与RNA相关调控的功能研究中,揭示出RNA结
90后吴建平解析精子阳离子通道复合物三维结构
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是孕育新生命的基本的生物学过程。精子阳离子通道(CatSper)是精子运动和生育所必需的。受精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包括精子超激活、顶体反应和精卵融合,都受到Ca2+信号的调节。精子特异的阳离子通道CatSper主要定位于成熟精子鞭毛的主体部分,负责受精过程中多种依赖Ca2+的生理反应。CatSper介导的Ca2+信号启动酪氨酸磷酸化
Nature Plants:研究揭示组装因子Psb28调控光系统II组装修复的结构基础
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PSII)是位于放氧光合生物类囊体膜上的重要膜蛋白质机器,利用光能将水裂解为质子和电子,并放出氧气。具有光合放氧功能的PSII核心复合体是由20个蛋白亚基(17个跨膜蛋白和3个外周蛋白)、锰簇、非血红素铁、色素、质体醌(QA和QB)分子等多个辅助因子组成的色素膜蛋白复合体。PSII在体内的组装
研究揭示自噬受体Nbr1识别货物的分子和结构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克穷课题组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杜立林课题组合作在The EMBO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nd structural mechanisms of ZZ domain-mediated cargo selection by Nbr1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裂殖酵母自噬受体N
Cell:细菌膜蛋白PspA与人膜蛋白ESCRT-III具有惊人的结构相似性
2021年6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诸如细菌之类的简单有机体的细胞,以及人类的细胞,都被一层膜所包围,它完成了各种任务,包括保护细胞免受应激。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在细菌中发现的一种膜蛋白与负责重塑和重建人类细胞膜的一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在此之前人们并不知道这两组蛋白质之间的联系。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
Science:新研究发现151个基因组区域影响人类白质微结构
2021年6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人脑中的白质在组装分布式神经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MRI)使得研究体内白质成为可能,据此发现白质微结构(white matter microstructure)的个体间差异与各种临床结果有关。尽管已知一般人群中的白质差异
研究揭示音乐训练经验对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连接额-顶-颞叶的弓形束(arcuate fasciculus, AF)被认为是语言加工脑双通路模型中背侧通路与听觉运动整合相关的核心白质纤维束。已有研究表明,音乐训练经验可加强言语刺激的听觉编码、运动编码和听觉-运动系统间的信息整合来提高人们在噪音背景下的言语感知能力(Du & Zatorre, 2017)。然而,音乐训练经验是否可以通过引发听觉-
Nature:揭示Ω-3脂肪酸跨越血脑屏障进行运输的结构基础
2021年6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是一种对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非常重要的Ω-3脂肪酸,其主要是通过饮食来源从而供给给大脑和眼睛,这种营养物质能以溶血卵磷脂的形式被运输通过血脑屏障和血液视网膜屏障,整个运输过程则是被主要促进超家族结构域2A(MFSD2A)以一种Na+依赖性的方式来完成的
Nat Commun:免疫刺激性激动剂CD40抗体疗法或能诱导胶质瘤中三级淋巴结构的形成但却会损伤对检查点阻断剂的反应
2021年7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胶质瘤(Gliomas)是以免疫抑制微环境为特征的脑部肿瘤,免疫刺激性激动剂CD40抗体(αCD40)目前正在应用于实体瘤的临床开发中,但研究人员尚未对胶质瘤进行相关评估。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Agonistic CD40 therapy induces t
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制中获进展
众所周知,直接观察的光学显微镜对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药理学等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理论上只能达到光波长的一半。较长时间以来,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出现有效打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束缚。基于单分子定位技术的超分辨显微镜(SMLM)和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STED)以及结构光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