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封面重磅:新型AI算法准确预测RNA三维结构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读博士生 Stephan Eismann 和 Raphael Townshend 在计算机副教授 Ron Dror 的指导下,利用目前先进的神经网络技术,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全新 RNA 三维结构预测模型——ARES。与其他传统 AI 算法不同,ARES 的结构框架并不是针对 RNA 结构设计,而是针对原子结构设计的

2021-09-01

SARS-CoV-2 N501Y变异及其可能通过小鼠传播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感染导致2019冠状病毒病肺炎。

2021-08-30

自噬受体蛋白NDP52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细胞自噬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高度受调控的,依赖溶酶体来降解受损细胞器、入侵病原体、大型蛋白聚集体等成分以应对内外界细胞压力和维持细胞动态平衡的重要分解代谢过程。自噬受体蛋白(autophagy receptor)是一类在选择性细胞自噬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衔接蛋白,它可以作为一个桥联蛋白把目标底物与自噬体联系起来,从而介导目标底物的选择

2021-09-01

GBE:新冠病毒或一周突变一次,变异速度比此前估计的高50%以上

  自新冠大流行以来,尽管全国已经采取多种措施遏制SARS-CoV-2传播,但由于德尔塔、拉姆达等变异菌株纠缠不清,“曝光率”正日渐提高,使得全球疫情一次次陷入危机之中。此前,有相关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为每两周变异一次,然而近日,来自巴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于《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

2021-09-01

Science:利用新型机器学习技术准确预测蛋白和RNA的三维结构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生Stephan Eismann和Raphael Townshend在该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Ron Dror的指导下,利用巧妙的新型机器学习技术,开发出一种通过计算预测准确结构来克服这一问题的人工智能算法。最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只从少数已知结构中学习,他们的方法仍然成功,这使得它适用于那些结构最难通过实验确定的分子类型。

2021-08-28

Science:从结构上揭示产甲烷古菌的酶复合物进行电子分岔和二氧化碳固定之谜

研究人员从一种产甲烷古菌中发现了一种庞大的酶复合物,它直接将电子分岔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到二氧化碳的还原和固定中。他们对这种高效的能量转化过程的详细见解可能为可持续的生物技术开发带来新的可能性。

2021-09-04

中山医学院丁俊军教授团队系统绘制相分离溶解与重建过程的染色质三维结构图谱

细胞内广泛存在相分离(Phase Separation)现象,成千上万的蛋白或核酸分子在复杂的细胞内部形成一个一个无膜“隔间”,就像油滴在水中一样,彼此互不干扰地参与细胞内如转录调控、应激、蛋白质质量控制、DNA复制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1,6-己二醇(1,6-HD)是一种能够使得相分离液滴溶解的化学小分子,它是目前唯一的能同时破坏多种相的工具,所以非常有

2021-09-03

Stem Cell Rep:携带APOE4的人类星形胶质细胞或能过度供应胆固醇从而促进神经元脂筏结构的扩张及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来自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阿尔兹海默病疾病模型中,从星形胶质细胞到神经元中的胆固醇供应水平会升高,这就表明,在寻找治疗这种毁灭性的退行性疾病治疗方案时,研究人员或许需要深入探索如何调节大脑中的胆固醇水平。

2021-08-31

Immunity:疫苗诱导的公众抗体可预防SARS-CoV-2及新出现的变异

具有高传染性的SARS-CoV-2抗原变体现已对公共健康造成威胁,且有研究表明一些变异株对SARS-CoV-2感染或疫苗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表现出一定抵抗。本文分析了由SARS-COV-2 mRNA疫苗的受体结合域结合单克隆抗体诱导生发中心B细胞对WA1/2020 D614G SARS- COV-2株中和变异体的中和活性。研究发现,在能够有效中和WA1/202

2021-08-17

这些新冠变异毒株会成为下一个Delta吗?

  当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Delta 席卷全球,另一变异毒株 Lambda 也已蔓延至41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切都在表明,新冠病毒的任何一种变异毒株或许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 Delta,因此,为了预防全球再次因为新的新冠病毒变种而卷起风浪,对任何一种变异毒株的研究都不能懈怠。Beta:更易引发重症,免疫逃逸程度最高近日,Nature 发表了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