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比凋亡更快!邵峰院士团队发现细胞焦亡新机制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一种最近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相比于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焦亡发生的更快,并会伴随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细胞焦亡发生机制(图片来源:《Nature》)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同时也是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得主的邵峰院士首次揭示和阐明了细胞焦亡的机制。他的团队发现,半胱天冬酶(caspase)炎症小体下游的 Gasdermin 家族蛋白
Scientific Reports:发现TGF-β1诱导的细胞凋亡和EMT之间的平衡关联与调控机制
4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宋建国研究组题为YAP modulates TGF-β1-induced simultaneous apoptosis and EMT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the EGF receptor 的研究工作。该工作介绍了转化生
J Immunol:日本科学家开发人源化小鼠模型 在体研究NK细胞功能不再困难
NK细胞是属于固有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在对抗侵入的病原体和微生物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NK细胞占循环系统中白细胞总数的大约5~20%,在癌症发育过程中也是执行“免疫监视”功能的重要细胞群体。NK细胞能够对肿瘤进行直接强力杀伤。目前科学家们借助NK细胞的这种杀伤能力开发了相应的癌症治疗方法。
王建安院长:外泌体与干细胞治疗
王建安教授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在低氧环境下心肌细胞leptin、miR-211等相关蛋白及核酸相应的改变,并且促使心肌细胞的生存、迁移及血管生成。后期研究中继续发现低氧环境下可以使子宫内膜干细胞分泌的miR-21高表达,一直PTEN蛋白的生成,从而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血管生成。因此心肌低氧下有利于拯救濒临死亡边缘的心肌细胞,促使心梗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上海生科院发现PKM2抑制细胞凋亡的新机制
2016年12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杨巍维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itochondrial PKM2 regulates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中国学者发现磷酸化p38α在蛋白酶体损伤中对细胞存活的重要作用
近日,国际神经生物学重要学术期刊Molecular Neuro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乐卫东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Central Role for Phosphorylated p38α in Linking
Nature:噬病毒体mavirus让单细胞生物对巨病毒产生适应性免疫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单细胞真核生物中发现一种新类型的抗病毒防御机制:一种病毒让宿主对另一种病毒产生适应性免疫。
肿瘤微环境通过外泌体向癌细胞传授生存技巧
根据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胰腺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癌症类型,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为第二。胰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只有8%,是唯一一个生存率仅为个位数的主要癌症类型。
三萜皂苷协同化疗促进癌细胞凋亡,对抗转移
前列腺癌是发达国家病死率的第二大原因,它的特点是发病隐匿和相对高的侵袭性。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往往会降低其成功治疗的几率。二线化疗药物米托蒽醌通常应用在一线药物多西他赛治疗后,并且在患者对卡巴他赛耐药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