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ell Biol:科学家揭示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在内体融合中的作用机制
内体(endosome)是细胞质膜内吞作用形成的膜结构囊泡,参与细胞代谢、神经递质的释放、激素分泌等多项重要生命活动。内体融合是内体发挥相关功能的重要环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证实高尔基复合体系统在内质网系统(endoplasmic reticulum,ER)相关的内体融合及内体磷脂转化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相关研究发
Nature Immunology:发现线粒体天冬氨酸调节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合成和自身免疫组织炎症的机制
错误的免疫反应会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组织炎症,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过量产生是致病的关键因素。美国梅奥诊所医学与科学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线粒体天冬氨酸能够调节TNF的生物合成和自身免疫组织炎症。该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上,题为:Mitochondrial aspartate r
研究揭示麂属动物染色体融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组三维构象的演化
麂属动物是鲸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麂亚科下的一类哺乳动物,属内各物种间差异巨大的染色体数目而受到生物学家关注,是研究哺乳动物成种机制和染色体演化的优异模型。小麂、黑麂是我国特有的物种,黑麂和贡山麂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和贡山麂都有8条(雌性)和9条(雄性)染色体,它们的核型却不相同,而小麂有46条染色体。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多种
Nature子刊:癌细胞可以偷取免疫细胞的线粒体,提高癌细胞的侵袭性
癌症,一直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自从2018年癌症的免疫疗法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有关人体自身免疫对抗癌症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收效并没有达到预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进而限制了免疫疗法的应用和发展。因此,研究并阐明癌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是寻找下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关键一步。近
研究提出融合专家评分的先天性巨结肠早期精准辅助诊断方法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SCR),主要由肠壁肌间和黏膜下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缺如和异常所致。HSCR发病率较高,诊断年龄后移会增加HSCR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给患儿及家庭带来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考虑到新生儿的特殊性,多数学者认为应慎重选择肠黏膜活检+AChE染色这种有创的术前诊断方法,而常
科学家首次证实,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损伤足以使小鼠产生类似人类PD的症状
对于我们科研打工人来说,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两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是手拉手前进的好兄弟,最近在AD的发病机制上出了好几个大发现,PD当然也不能落下。这不最近,《自然》又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D. James Surmeier教授团队发现,单纯的线粒体复合物I功能障碍即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并且揭示了小鼠
肿瘤坏死因子导致线粒体DNA释放和cGAS/STING依赖的干扰素反应支持炎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几种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和牛皮癣)的关键驱动力,在这些疾病中,受影响的组织显示出干扰素刺激的基因信号。
欧盟批准罗氏RET抑制剂Gavreto(普拉替尼)治疗RET融合阳性肺癌,已在中国上市!
基石药业拥有Gavreto大中华区权利,该药已上市,治疗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