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的损伤及其耗竭之路!
2021年1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题为“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the Road to Exhaus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线粒体自噬的缺陷或氧化磷酸化过程受损或会诱发线粒体中活性氧的产生,从而促进
科研人员提高工业生产菌株抵御噬菌体侵染研究获进展
大肠杆菌BL21等工业菌种可广泛用于蛋白酶、蛋白类激素等产品的工业生产,但此类菌种易受噬菌体的侵染,至今仍无理想的解决方法。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毕昌昊、张学礼带领的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利用CRISPR/Cas9提高工业生产菌株抵御噬菌体侵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构建了一个靶向切割噬菌体T7基因组多个位点的可编程的CR
Cell Rep:科学家成功开发出高通量线粒体转移设备
2021年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简单的高通量方法来将离体的线粒体及其相关的线粒体DNA转移到哺乳动物的细胞中,这种新型方法或能帮助研究人员通过修饰细胞中的关键遗传组分,从而研究并治疗诸如癌症、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文章中,研
线粒体蛋白跨膜转运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王俊峰、周数研究团队在线粒体蛋白跨膜转运研究中取得进展,利用液体核磁共振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线粒体内膜Tim23通道蛋白与其底物肽段的复合物三维空间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以Solution structure of the voltage-gated Tim23 channel in c
减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还需要动员你的线粒体
如今,肥胖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代谢性疾病,也是许多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38%的成年人以及16%的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肥胖的困扰。虽然肥胖的机制是由于卡路里摄入超过消耗,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途径,不仅控制食物摄入,还控制能量消耗。2020年12月4日,《Cell-Metabolish》杂志在线
新型小分子抑制剂高度选择性破坏癌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
2020年12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破坏癌细胞中线粒体功能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用这类抑制剂进行治疗可阻止癌细胞增殖,并减少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同时不会显著影响健康细胞。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1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mall-molecule i
Cell:线粒体缺陷是导致太空旅行中许多健康问题的关键因素
2020年11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使空间探索取得成功,必须了解并设法解决在长时间离开地球的宇航员身上观察到的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包括骨骼和肌肉质量损失、免疫功能障碍以及心脏和肝脏问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从许多不同资源收集的数据,一个多学科研究团队报告发现了导致这种损害的共同因素:线粒体功能障碍。这些研究人员使用系统方法来研究影
北大教授席鹏:发明线粒体DNA跟踪法,攻克癌症的“照明灯”
线粒体被称为细胞中的“能量工厂”,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能量供应都来自于它。昨日是建军节,如果生病被认为是一场战争,那么线粒体就是炊事班,专门给前线打仗的免疫战士—T细胞,负责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腺体和上皮细胞,后备军—多功能干细胞,提供红烧肉,猪肉炖粉条,麻辣小龙虾,清蒸黄瓜鱼,让军队战斗力扛扛的。如果炊事班出问题,不煮红烧肉,改煮糠咽菜,那么军队吃不饱,轻则
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细胞线粒体NAD+转运蛋白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被认为是线粒体能量转化的关键分子,与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NAD+如何进入线粒体一直是未解之谜,科学家们曾在酵母和植物细胞中找到了相关的“转运蛋白”,而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却一直未发现此类蛋白。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自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人类细胞中鉴定出线粒体NAD+转运蛋白。文章题目为“SLC25A51
中国科学家揭示肥胖性心肌病线粒体自噬调控新机制
肥胖已成为全世界范围的流行病。肥胖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并且被认为是癌症等慢性病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特别是冠心病、心衰和房颤。肥胖也与心肌肥厚、心室功能障碍和舒张顺应性降低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针对肥胖性心肌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寻找有针对性的防治靶点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线粒体自噬蛋白FUN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