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揭示DNA突变对机体终生血细胞产生的影响机制

来自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遗传突变如何在机体不同时期劫持血细胞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些变化如何与机体衰老以及多种年龄相关疾病发生之间的关联。

2022-06-15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报道Tom20和Tom22的胞质结构域作为线粒体TOM复合体受体的结构基础

隋森芳团队首先获得了人源线粒体TOM核心复合体(仅包含Tom40、Tom22、Tom5、Tom6、Tom7)的结构,分辨率高达2.53 Å,是目前该复合体的最高分辨率。

2022-06-27

Cell子刊:田烨团队发现调控线粒体应激反应和寿命的新机制

神经系统在感知且协调机体的压力胁迫与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受到胁迫时,通过神经分泌信号来激活肠道细胞中的线粒体应激反应,进而协调机体整体的压力适应,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诱导长寿。

2022-06-13

《科学》子刊:首次发现小细胞肺癌对DNA损伤类药物耐药的机制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侵袭性神经内分泌(NE)恶性肿瘤,占据肺癌约13~15%,以快速倍增,早期转移和预后不良为特征[1],5年生存率不足7%[2]。

2022-06-17

Cell:朱雪峰/谢谢等揭示全新的线粒体基因调控机制

该研究阐明了一个全新的线粒体基因调控机制:一个 mtDNA 自身编码的小 RNA(7S RNA)可以特异性结合到线粒体转录酶(POLRMT)上,诱导其构象变化,从而控制 mtDNA 的基因表达。

2022-06-04

Cell:揭示非编码7S RNA调节人类线粒体中基因表达机制

非编码RNA分子在调控细胞核的多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调控线粒体功能方面的明确作用此前还没有报道。

2022-06-08

反义寡核苷酸药物bepirovirsen 2b期临床:有效降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 DNA水平!

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bepirovirsen治疗24周降低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BV DNA的水平,约30%的患者实现HBsAg和HBV DNA低于定量下限(LLOQ)。

2022-06-29

外泌体线粒体tRNAs和miRNAs可作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炎症的潜在预测因子

该研究证实了两种外泌体ncRNA可作为预测CKD发病机制的潜在指标,也可用于有效监测CKD的治疗效果。

2022-06-16

Nature:新研究揭示DNA突变对终生血细胞产生的影响

随年龄变化的克隆行为反映了不同类型血癌出现的频率,并揭示了与快速克隆生长相关的突变更有可能导致恶性肿瘤

2022-06-08

激活癌细胞线粒体凋亡,可增强NK细胞杀伤作用

在过去的十年里,肿瘤免疫疗法的蓬勃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格局,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基于自然杀伤(NK)细胞的免疫疗法是目前免疫治疗研究的前沿。

202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