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功复苏水熊虫 是地球上已知生命力最强的生物
日本成功复苏水熊虫,日本国家极地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将冷冻30多年的缓步动物“水熊虫”成功复苏,这将提高人们对隐生生物体长期存活机制及条件的理解,这也是日本对低温动物研究的一大进步。科技日报北京1月20日
杜德纳发现新“剪刀”并申请专利
12月23日凌晨零时,女生物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与合作者发表论文称,她们发现了新的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X和Y:CRISPR–CasX 、CRISPR–CasY,可能用于开发极具
中国取得世界疑难疾病蜱虫病治疗研究重大成果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蜱虫叮咬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患者死亡率由30%以上降到8%,治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蜱虫俗称草爬子,蛰伏在草丛、植物或牲畜皮毛
《自然》子刊:中国科学家研发出微纳观测新技术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发出具有实时视觉反馈能力的扫描微透镜超分辨成像技术(Scanning Superlens Microscopy, SSUM),该技术无需荧光染色和激光激发,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打破光学衍射定
猫寄生虫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的?
全球范围内50%的人群都受到"猫寄生虫"-刚地弓形虫的感染。在某些地区,这一感染率达到了95%。然而,除非亲自做相关的检查,否则难以发现自己受到了影响,但感染该寄生虫后却会产生一系列的精神异常症状,比如精神分裂或躁郁症等。
2016微纳流体技术与生物芯片发展论坛在沪圆满闭幕
2016年12月2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微纳流体技术与生物芯片发展论坛在上海通茂大酒店成功闭幕。微流控芯片技术被誉为“改变未来的七种技术之一”,随着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很可能成为“未来举足轻重的产业”,影响人们的医疗和生活方式。
2016微纳流体技术与生物芯片发展论坛在沪隆重开幕!
生物芯片技术是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目前生物芯片技术已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等诸多领域,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工业
研究揭示食脑变形虫瞄准大脑之谜
福氏纳格里阿米巴原虫小而阴险。 图片来源: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它需要的仅仅是液体飞溅。食脑变形虫(阿米巴)会在无意识中通过鼻子进入游泳者的大脑,事情一旦发生,入侵者生存几率几乎为零。“它们的体表有着
世界首例根治终末期肝包虫病手术成功完成
手术现场9月13日凌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手术室,一台足可以载入终末期肝包虫病治疗史的手术成功完成。这台手术历时14个小时,参与医生数量高达30多人,共分5个小组,由该院肝胆胰中心联合麻醉科、泌尿外科,心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