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源自食用生姜中的纳米脂质或可引发结肠癌治疗变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一类特定的生姜纳米颗粒构建出的食用生姜源性纳米脂质(edible ginger-derived nano-lipid, 即源自食用生姜的纳米脂质)有望高效地靶向转运化疗药物来治疗结肠癌。
药物的环糊精,脂质体包裹及运输。 3.建立微生物生物合成代谢的调控方法。通过全调控实现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酵母)抗性的提高及表达代谢能力的提高。研究微生物代谢的机理。
1.通过代谢途径的建立和改造实现生物基化学品及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合成。通过改造微生物的代谢,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生产重要工业产品,主要包括聚羟基脂肪酸、琥珀酸等有机酸。 2.通过改造微生物表达系统来生产糖基
NNBM:肥皂泡样脂质体或可帮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运输工具,但其经常会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巴塞尔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特殊的人工脂质体或许并不会引发人类和猪机体的任何反应。
用于给药系统的脂质体表征
用于给药系统的脂质体表征脂质体是一种重要的给药载体,已获批用于多种治疗配方。脂质体由磷脂质组成,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拥有亲水内层和疏水外层,可制成不同大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可进行生物降解,基本无毒。最为
脂质体的粒度及zeta电位表征研究
为成功实现药物传输,理想的途径是将治疗制剂靶向传输至所需位置,实现对受药组织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监测。可广泛运用于全身及局部给药的脂质体对这一应用的需求不断上升。由于具备液体、固体、半固体配方携载能力,
脂质体的粒度及zeta电位表征研究
为成功实现药物传输,理想的途径是将治疗制剂靶向传输至所需位置,实现对受药组织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监测。可广泛运用于全身及局部给药的脂质体对这一应用的需求不断上升。由于具备液体、固体、半固体配方携载能力,
Control Release:载紫杉醇的纳米脂质体-微泡复合物作为超声促发的药物载体
最新发布的2013年1月国际学术期刊《控释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超声研究组的最新成果:载紫杉醇的纳米脂质体-微泡复合物作为超声促发的药物载体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Azaya公司宣布脂质体多西紫杉醇ATI-1123 I期临床试验结果
6月13日,美国Azaya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抗肿瘤药物ATI-1123(脂质体多西紫杉醇)I期临床试验获积极性结果,79%预处理患者受益于ATI-1123。 试验招募了29位多种实体瘤患者,包括子宫颈癌、胃癌、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D)、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脐尿管癌及子宫癌。
Angew Chem:新的脂质体递送系统将大大增强抗癌药物功效
2014年5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抗癌药物输送方法,在触发药物释放之前,基本上可将药物“走私”进入癌细胞。该方法可以比喻为杀癌“炸弹”和“雷管”分开,直到他们进入癌细
Ang Chem:新型脂质体抗癌药物运输技术可对癌细胞实施精准地毁灭性攻击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gewandte Chemi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运输技术,其可以将药物在释放之前就运输到癌细胞中,相比传统的抗癌药物运输方法相比,这种新型技术可将癌症药物置于细胞中对癌细胞可彻底地摧毁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