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动物所证实ZNF804A基因存在新的精神分裂症易感位点
精神分裂症作为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在近年来的遗传学研究上取得了相对较大的进展,而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手段便是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李明)通过文献搜索发现,ZNF804A基因内一个非同义突变位点(rs1366842)在汉族人群中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Am J Psych: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影响患者大脑的分子机制
2013年9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不通过深入剖析大脑结构,科学家们就很难完全研究人类的精神性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如今来自爱荷华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人类大脑进行扫描就可以揭示精神分裂症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组织,并且也可以揭示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病情的作用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
FDA接受审查灵北和大冢长效精神分裂症药物Abilify Maintena sNDA
FDA接受审查灵北和大冢长效版精神分裂症药物Abilify Maintena补充新药申请(sNDA)。
PNAS: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特殊信号的改变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当神经疾病患者大脑处于空闲状态下时,其大脑中分布着许多断裂的信号,这对于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生物标记物以及开发新型疗法非常关键。
Neuron:改变神经调节素1的水平可以逆转精神分裂症样表型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超过全球人口的1%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患精神分裂症病人会出现自己表示有幻觉,或者旁人可以发现他们的表现受幻觉影响; 还可能会出现社交或职业功能退化、 一些认知方面缺陷症状等。精神分裂症具有很强的遗传因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发育性疾病。
PLoS ONE:精神分裂症药物或可抑制耐药性细菌的感染
2013年5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2008年,来自南丹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硫利达嗪(thioridazine)可以抵御耐药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Biol Psych:新型抗氧化剂或可抑制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发展
2013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γ-氨基丁酸(GABA)的缺失和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发生有关,在精神分裂症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GABA神经元亚型的缺失,即微清蛋白快速发放中间神经元(parvalbumin fast-spiking interneurons)的缺失,这些神经元的活性对于正常的认知能力以及情感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Biol Psych:基因GRIN3A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机制
2013年3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精神病专家就发现了在机体中积累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如果积累到异常高水平时就会使得个体产生和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症状。和致幻药苯环利定(PCP)或者麦角酸二乙胺(LSD)相关的化学药物就可以解释为何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精神病一样的症状。
Mol Psych: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新位点
2013年3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丹麦阿尔胡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病毒和基因可以以某种方式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研究者已经在发育中的胎儿中发现了这种现象。
Biol Psych:精神分裂症或使个体加速衰老
2013年3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很多研究证据都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的障碍表现,比如,参与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的基因同样也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发育以及神经细胞之间沟通。对大脑成像的许多研究也描述了精神分裂症发生早期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一些早期的对大脑成像的研究甚至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存在大脑结构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