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用不育实验鼠精巢组织培养出精子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无法产生精子的实验鼠的精巢组织,成功获得了正常精子。 这些精巢无法生成精子的实验鼠是横滨市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手法获得的,它们的精巢内虽然有能够发育成精子的精原细胞,但是向精原细胞提供营养、促进其成熟的支柱细胞不能发挥作用,从而无法生成精子。
Science:首次实现高覆盖度单个精子全基因组测序
2012年12月21日,《科学》发表了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李瑞强课题组与哈佛大学谢晓亮课题组合作的的研究论文“Probing Meiotic Recombination and Aneuploidy of Single Sperm Cells by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BBAMCBL:苗龙等发现脂筏结构在线虫精子激活中的作用
2012年6月,BBA -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of Lipid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苗龙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Cholesterol and the biosynthesis of glycosphingolipids are required for sperm activatio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大龄男性或精子受孕几率与年轻人相同
据英国媒体报道,自英国2005年去掉匿名权之后,捐精者的平均年龄已经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医生们称,捐精者年龄的上升也使人们对受孕几率的影响产生了担忧。但专家称,只有那些拥有最优秀精子的大龄男性才能够捐精,因此不应当将其作为推迟公开父亲身份的借口。
:耶鲁大学林海帆等揭示精子质量控制秘密
p53与DNA形成的复合物示意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基因组护卫者(guardian of the genome)”如何在精子产生过程中和可能也在很多其他细胞中进行质量控制。2012年2月16日,这项研究在线发表在《细胞》子刊Current Biology期刊上,从而为开发出新的节育和不育治疗方法提供可能,甚至为开发出对抗很多癌症类型的新方法提供启示。
RB&E:超声波可使男性精子数量减少暂时不育
1月30日,《生殖生物学和内分泌》(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称,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科学家发现向睾丸发射一次超声波可能导致精子暂时停止生产。在实验鼠身上实施的实验结果表明,声波能够导致精子数量减少。因此科学家认为,这种方式有可能导致人类的暂时不育,这也将是一种新型避孕方法。
PLOS ONE:张永莲等长链非编码RNA参与调节精子成熟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张永莲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Non-Coding RNA Involved in Sperm Maturation,”文章中,作者阐述了关于长链非编码RNA以小RNA前体分子形式参与调节精子成熟的相关工作。
B:科学家揭示雌性如何能储存精子数十年
科学家发现所有种类的雌性动物---从鸟类到爬行动物到昆虫---有一种延长精子寿命的技巧,让它们储存精子数周、数月或者甚至数年。2012年1月25日,该研究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期刊上。 他们发现雌性动物通过降低精子的代谢速率来完成这项工作的,因此精子能够在它们的身体几乎无限期地存活。
Human Repro:饮食中脂肪含量过高或导致精子质量下降
近日,来自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的饮食,尤其是食物中不同种脂肪的含量和精子质量直接相关,研究者通过对99名男性进行研究,发现脂肪高摄入者含有低水平的精子质量以及精子数量、浓度。食用更多Ω-3不饱和脂肪酸(鱼类和植物油中含有的脂肪酸)的男性相比不食用或者很少食用的男性有更高水平的成型精子以及精子质量,相关研究于近日刊登在了国际杂志Human Reproductio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