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2年终盘点:类器官重要研究成果解读及相关政策
时至岁末,转眼间2022年即将谢幕,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3年,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同时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类器官的相关政策
虾青素:一种很有前途的器官纤维化治疗剂
纤维化在慢性病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被认为是当今卫生保健的主要挑战之一。虾青素(ASTX)是一种主要从藻类和海洋生物中提取的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广为人知的天然强效抗氧化剂。
两篇Science子刊揭示一类新型肿瘤抗原的来源,有望开发出更好的免疫疗法
在两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居里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exon-TE剪接接头是一种新型的反复出现的癌症特异性靶标的来源,对开发更有效、毒性更小的免疫疗法具有潜在的意义。
用诱饵欺骗抗体,防止身体对细胞治疗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这项研究报告了一种保护异体CAR-T细胞免受抗体介导的杀伤的策略——依赖于IgG受体CD64的工程过表达,这种新的方法将有利于异体CAR-T细胞疗法的推广应用。
Commun Biol: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成功运输肺癌治疗性药物的新型肽类
来自美国SRI International公司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设计并优化了一种新型肽类(包含两种或更多氨基酸的分子)来使其扮演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的运输工具。
复旦团队首次将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成脊髓类器官,并修复脊髓损伤
邵志成团队开发了可将人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类器官的方法,证明了移植后的脊髓类器官可拥有脊髓细胞特性,并能够与宿主神经元相整合,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Cell:中美科学家联手解析出整个阿片类受体家族的三维结构
在继续努力改进阿片类止痛药的过程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低温电镜技术解决了整个阿片类受体(opioid receptor)家族与其天然的肽结合的详细结构。
科学家利用iPSC首次培养出高度成熟神经元,有望治疗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自 2006 年山中伸弥等发现了将体细胞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奥秘后,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聚集到了这一领域。人们相信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可被用于广泛的体外研究,甚至用于更加精准的定制化细胞疗法中。
类器官拥有无限可能!是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的新窗口
类器官是体外产生的器官的微型化、简化版本,在三个维度上显示逼真的微解剖结构。它们来源于组织中的一个或几个细胞、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由于其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它们可以在三维培养中自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