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发现兽类社会组织与寿命存在关联演化
哺乳动物,也称兽类,拥有多种社会组织,如独居、配对和群居等。群居形式多样,包含以裸鼹鼠为代表的真社会和以金丝猴为代表的重层社会。群居还可根据成年雌性和成年雄性独居或与多个异性共居的情况
近15万人数据表明,与不进行锻炼相比,参加园艺活动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40%有关
这项研究首次利用大样本数据比较了老年人群体中园艺参与者、其他形式锻炼者和不锻炼者的健康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参与园艺活动的老年人拥有更加良好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以及较低慢性病发生率和10年死亡风险。
科研人员揭示养殖活动驱动池塘小水体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池塘沉积物是池塘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池塘水质和维持水生动植物健康具有决定性影响。养殖池塘有机质主要来自于粪便、残饵、死亡的生物和微生物絮团等,随着养殖年限和养殖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Psychological Science:发现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注视线索能诱发社会性注意
当走在路上看到一群人共同看着某个方向时,人们会自动地把注意转向正在被关注的方向。这种通过眼睛注视(eye gaze)等社会线索将自身注意定向到他人注意焦点处的现象被称为“
Blood:在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ALL儿童患者中,CAR-T细胞治疗结果相似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社会经济地位经常影响生存结果,但生活在贫困中的复发/难治性ALL儿童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与来自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的儿童一样有可能获得总体生存。
科学家首次揭示,每天3分钟的间歇性剧烈生活方式或体力活动,与死亡风险降低40%相关
相对于对体力、时间或者场地有要求的各种剧烈运动来说,这种间歇性剧烈生活方式或体力活动在生活里可以分分钟拿下,在疯狂赶路或者坐不上电梯爬楼的过程中,即可顺手获取可观的潜在健康收益。
倾听肺腑之言,肺癌科普视频挑战活动圆满收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明确提出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
脑机接口新突破:张复伦团队通过解码大脑活动,帮助瘫痪失语者“说话”
神经假体是一种替代缺失神经系统功能的设备,有望为因瘫痪而无法说话或打字的患者恢复交流能力。然而,人们尚不清楚无声地尝试说话是否可用于控制交流用神经假体。
时间分辨率提升8倍,探索神经元活动的“神器”诞生!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可将时间分辨率提升至毫秒级,同时保留高空间分辨率的无创神经元活动成像方法,对小鼠脑部神经元活动做到了脑区亚结构的高时空分辨率检测,为今后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