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al Psychology:通过纵向追踪研究揭示内隐社会认知发展特点
内隐社会认知是三十年来社会心理学中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内隐社会认知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发现,内隐社会认知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但是,内隐社会认知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是否可变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慢学习过程理论(slow learning process)认为,内隐社会认知是个体成长过程
Cell Reports:研究追踪听觉通路的神经元活动
我们都知道,感官知觉是非常灵活的,会根据行为和环境发生变化。当从主动感知声音到被动听到声音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呢?近日,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追踪小鼠大脑中两种声音处理的神经元回答了这个问题。巴塞尔大学生物医学系的研究团队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检
Neuron:我国科学家解析内侧前额叶皮层微环路在社会竞争行为中的调控机制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解析了内侧前额叶皮层微环路在社会竞争行为中的调控作用。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euron》上,题为:Dynamics of a disinhibitory prefrontal microcircuit in controlling social competition。在大脑中,除了80%左右的兴奋性锥体(PYR)神经元负责传
Cell:增强大脑中Fezf2神经元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小鼠工作得更快或更卖力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Bo Li教授与CSHL兼职教授Z. Josh Huang合作,发现了小鼠大脑中的一组神经元,它们影响着小鼠执行任务以获得奖励的动机。增强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会使小鼠在一定程度上工作得更快或更卖力。这些神经元有一种可以防止小鼠对奖励成瘾的特点。
前瞻性临床研究发现,高强度体力活动与冠脉钙化加速进展显著相关
近日,韩国成均馆大学医学院心脏病科的Ki-Chul Sung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心脏》期刊发表了一项出人意料的研究成果。他们组织开展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提示:相较于不活跃的人群,高强度的体力活动与快速进展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之间存在显着关联,且不受基线冠脉钙化积分水平的影响。这也意味着,无论冠脉既往是否发生钙化,在运动强度较高的人群中,
哈佛科学家:缺乏活动
我们通常认为,人体正常内部温度(体温)为37℃。但你会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入一些室内机构需要登记体温时,一张写满陌生人体温的记录表上,基本都是36℃左右。如今,体温达到37℃已经算是低烧了。那么这个37℃是怎么来的呢?1851年,德国医生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从25000名受试者中进行了数百
Science:揭示大脑中参与群体中其他个体社会互动的神经元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使用小群互动的恒河猴,开发了一种三个社会行动者模式。通过跟踪三只恒河猴(即所谓的三个社会行动者)的小群体的社会行为,这些作者发现dmPFC中的神经元对其他社会行动者身份进行编码,因此可以将其他社会行动者的身份与它们的具体行为联系起来。
“披荆斩棘”为远航 毕马威首发《中国社会办康复医疗机构50企业报告》
10月16日,毕马威发布《中国社会办康复医疗50企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旨在挖掘社会办康复医疗标杆企业,鼓励其分享行业最佳实践,探求行业发展瓶颈,提供行业发展建议,以推动中国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表示,健康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富裕、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康复医学在维护国民健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