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超导婴儿磁共振系统在美亮相 将引发儿科诊疗革命
PLoS ONE:促进生物成像技术发展的新型红外线蛋白标记物
近些年来开发的新型荧光蛋白Amrose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先进的近红外线成像过程中,近日,利用新型的进化平台技术,来自德国环境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红外线标记物,其可以有效帮助改善对组织的成像情况,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
JAD:大脑成像新技术有助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主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全球数百万人因该疾病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寻找新的、更精确的诊断方法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关键。 近日,Pravat K. Mandal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共同研究开发出一种完全无创的大脑成像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测出脑内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的变化,这为病变于大脑海马区AD的早期诊断拉开了序曲。
奇目成像:40年的移动式X线技术创新
德国纽伦堡2012年5月4日电 /美通社亚洲/ -- 来自于德国市场及创新领导者的移动式 C 臂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医院 奇目成像医疗器材集团 (Ziehm Imaging) 40年来一直致力于移动 X 线成像,是广受认可的移动式 C 臂技术领导者。近年来通过提供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奇目成像在快速发展的移动式 X 线技术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PCCP:吴爱国等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方面获进展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辐射、安全、灵敏的影像检测方法,已成为现代医学临床诊断中最重要的影像技术之一。MRI造影剂主要是通过改变组织中氢质子周围的局部磁场,缩短氢质子弛豫时间,并利用不同组织中氢质子浓度不同导致弛豫差别,可进一步提高对病变组织的分辨率。
快速磁共振成像研究取得进展
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医学成像技术中功能最强大、技术门槛最复杂的技术之一。然而,相对其它成像模态(CT、超声)存在数据采集速度较为缓慢(较长的扫描时间)的缺陷,比如在动态成像时造成分辨率不够、容易产生运动伪影等,制约了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梁栋课题组针对这一瓶颈问题,致力于研究基于稀疏采样理论的快速磁共振成像方法。
Ang Chem Int Ed:核磁共振技术可帮助科学家从自然界中筛选新型药物
,来自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其可以帮助研究者从自然界中发现形成基本靶向新药的天然化合物,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Nat Commun: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实现对耐药细菌核糖体的结构改变进行成像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成功揭示了对红霉素耐药的细菌的核糖体结构变化的特性,这对于开发新型抵御耐药性细菌的抗生素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