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微生物组成像技术揭示肠道微生物的复杂性

2017年10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已经知道,破坏人体的肠道微生物问题啊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例如肥胖以及癌症等。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肠道内一千多种微生物的空间排布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微生物与宿主以及其它种类的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来自Forsyth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以及来自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者们利用无菌小鼠构建出了一个简单

2017-10-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项目启动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项目启动会在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举行,项目专家组成员、主管部门负责人、项目骨干等20余家单位的近5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项目责任专家、中科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霖代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基本情况、项目部署情况,对项目过程管理、组

2017-10-10

科学家开发出可有效预测癌症恶性程度的新型非侵入性成像技术!

2017年10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不用标记的多光子显微镜检测技术(NL-MPM)或能对癌症进行定量成像检测,而且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需要对组织进行切除、固定或染色,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新型技术能够简化并且降低科学家们对癌症的诊断时间。图片来源:Osaka Universi

2017-10-08

2017年诺奖预测:脑成像重磅级研究解读

10月诺贝尔奖月马上到来,随着颁奖时间越来越近,很多科学家们都开始预测2017年的诺奖获得者;从2002年开始,汤森路透社每年都会进行诺贝尔奖的预测,近期汤森路透公布了2017年的预测名单,其中共有四位科学家入选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包括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特聘教授张远(发现了人类疱疹病毒)、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癌症生物医学教授Lewis C. Cantley(发现了磷酸肌醇-3-激酶(PI3K)信

2017-09-27

小白变大咖显微成像修炼营召集

欢迎加入徕卡显微成像修炼阵营!现在成为徕卡会员, 赢取为您精心定制的科学大礼包!详情请点击

2017-09-25

研究实现核磁共振解析中等亲和力的配基和靶点蛋白作用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阮科课题组在核磁共振研究中等亲和力的化学工具分子和靶点蛋白作用模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29日在线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大博士生高佳和清华大学博士生梁鄂。蛋白-配基的相互作用模式是理性药物发现的核心。复合物晶体结构研究受限于小分子的水溶性,而中等亲和力的先导化合物通常处于核磁中等交换尺度,导致结合界面的核磁共振信号谱线严

2017-09-01

PerkinElmer 发布全新高通量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IVIS Lumina S5 及 Lumina X5

顶级二维多模式成像系统帮助科学家从结构及分子层面研究疾病并开发药物 作为全球顶级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供应商,PerkinElmer正式发布了两款全新的高通量小动物活体二维成像系统 IVIS Lumina S5及 X5。基于先进的软硬件及智能化的成像配件,这两款成像系统能够帮助科学家更便捷、高效地开展成像实验,用于进行包括癌症、感染、免疫等多种疾病的研究。IVIS Lumina S5是第四代小动物活体

2017-09-06

韩国新型纳米MRI灯 助力核磁共振诊断

  来自韩国首尔基础科学研究所(IBS)纳米医学中心的CHEON Jinwoo教授领导了一支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纳米MRI灯:只有某种标疾病存在的状态下,新技术平台才会“点亮”MRI信号。研究发表在了《Nature Material》上,这种纳米MRI灯可以克服现有MRI造影剂的局限。MRI(核磁共振成像)是现在一种很受欢迎的非侵入式诊断技术,并且,很重要的是它没有有害的

2017-07-26

Euro Radiol: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是否有取代增强MRI扫描的可能性呢?

前列腺癌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在欧美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第1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前列腺癌发病率远低于欧美,但有增长趋势。本研究为了评价T2WI和超高b值(b=2000 s/mm2)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在不同年资放射科医生诊断前列腺癌(Pca)的准确性,并将结果发表在Euro Radiol上。

2017-08-15

“3D电影”成像技术具有多种医疗用途

2017年8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者们最近开发出的一类叫做"电影放映"的技术能够使传统的CT以及MRI成像数据转化为真实可见的3D图像。这一技术对于医学教育、医生与患者的交流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American Journal of Roentgenology》杂志上。虽然这一技术仅仅最近才被开发出来,而且还没有被批准用于临床实践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