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临床研究显示,西兰花或可预防糖尿病,具体效果与肠道菌群有关
该研究表明,西兰花芽提取物(BSE)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其效果因个体的病理生理特征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而异。
Science:新研究揭示抓痒通过肥大细胞激活加剧过敏性炎症和提高宿主防御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对过敏原或皮肤刺激物的过敏反应,包括毒藤和某些金属,如镍,可导致瘙痒、肿胀的皮疹。经常无法抗拒的抓挠冲动会引发进一步的炎症,使症状恶化并减缓愈合。
西格列他钠治疗MASH II期临床研究入选2024美国肝病年会口头报告
西格列他钠是微芯生物自主研发的全新机制降糖药,也是全球第一个获批治疗2型糖尿病的全PPAR激动剂,已经获批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可单药服用。
时空特异性蛋白质递送及基因编辑研究方面获进展
本研究通过设计金属配位超分子(MOC)的层级自组装,并利用蛋白质表面氨基酸的氢键作用,构建了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超分子纳米颗粒(LSNPs),发展了时空特异性蛋白质递送新方法。
研究人员提出化学分子识别病理蛋白聚集可塑性新观点
该工作探讨了化学分子对病理蛋白聚集体不同polymorphs的结合特性,揭示了小分子在识别与结合不同polymorphs时的高度可塑性与适应性。
CAR-T细胞疗法研究进展(第45期)
Sci Immunol:发现一种新的免疫检查点!临床前研究表明基因CD5敲除可极大提高CAR-T细胞对包括实体瘤在内的一系列癌症的疗效、Lancet:1期临床试验表明靶向CD22的CAR-T细胞有望改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这种常用塑化剂会损伤DNA,导致生殖细胞功能障碍
邓宏魁团队在本研究中利用化学重编程技术精准调控细胞命运,成功模拟低等动物组织再生中的去分化过程,实现了人体细胞向前体细胞的逆转,这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心外膜脂肪-交感相互作用诱发心律失常的新机制
该研究通过建立共培养模型模拟心脏组织微环境,深入探讨心外膜脂肪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因子leptin激活交感神经,促使其分泌更高水平的NPY。
维迪西妥单抗乳腺癌研究发表于肿瘤学顶刊《癌症研究》(Cancer Communications)
研究包括I期和Ib期两项汇总分析(C001、C003),C001纳入了24例HER2过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C003纳入了46例HER2过表达和66例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
北京化工大学最新Nature:冯越团队建立噬菌体反防御“海绵蛋白”研究新范式
噬菌体编码的抗细菌Thoeris系统的“海绵蛋白”Tad1和Tad2均为具有两种不同的结合口袋的“超级海绵蛋白”,并同时能逃逸细菌免疫。